来自下游化工与燃烧需求的带动,北方市场对进口液化气的需求表现强劲。2016年1-8月中国液化气进口量表现可观,结合海关数据及安迅思进口船期显示,前8个月中国进口总量约1030万吨,其中北方进口量约在165.6万吨,同比2015年增幅约37.1%。
一方面得益于东北、华北主营炼厂国产气主流方向为原料气而“腾出”的燃烧市场缺口,进口气内销利润较高;另一方面依赖于2016年北方多套脱氢装置运行良好,带动烷烃化工需求。展望四季度,随着寒冷天气的到来,液化气进入传统需求旺季,加之齐翔腾达与海伟集团等新投产脱氢装置带动的化工需求,北方液化气需求有望增加约4426吨/日,进口商或持续加大进口操作量。
万华化学与天津渤化作为北方市场的两大进口商,虽同为工贸一体化的企业,但依托于双方地理位置及进口成分的不同,其资源覆盖及贸易流向各有所长。相较于进口码头林立的华东、华南地区,北方进口厂家有限,液化气深加工装置云集,因此即使在2016年
液化气价格持续低位的萎靡环境下,两大企业在液化气领域的经营表现可谓十分抢眼。
由上图可以看出,万华1-8月份同比2015年进口量增加约1.5倍。一方面是由于厂家2015年6月才开始丙丁烷的进口操作,另外也很大程度归功于2016年其PDH/PO装置的稳定运行及其内贸市场的进一步打开。据安迅思跟踪,烟台万华于今年3月初液化气装车台正式投入使用,其进口气车运市场外销也自此开始。而在之前,厂家只能通过船运的方式外卖少量丁烷给周边深加工企业,在其装车台顺利投入使用后,其投放到民用市场上的资源主要在烟台及周边地区(如青岛、威海等)消化。其内销的另一重要板块:化工市场,得益于今年烷烃深加工装置盈利良好,山东地区多套脱氢装置开工整体表现积极,万华作为山东区内的唯一进口商,与部分脱氢厂家签订丙、丁烷供应合同,使得其内贸量逐步增加,抢占北方一定市场份额。
再看天津渤化,作为国内首家PDH企业及开创工贸一体化先河的进口商,其PDH装置自2013年9月顺利开车后一直较为稳定的维持高负荷运转,2015年初厂家专门成立了丙烷销售小组,正式将进口丙烷的国内批发业务纳入经营范围,其主要目标市场瞄准冬季丙烷需求旺盛的华北地区及我国老牌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尤其东北,受自身地理位置的影响,冬季天气寒冷,传统民用气在低温状态下压力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燃烧需求,而丙烷以其压力高的特性,完美解决了东北地区冬季液化气压力不足的难题,贸易商及三级站青睐高纯丙烷。天津又作为东北与山东地区原料气流通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绝佳,加之低价进口资源相较于国产液化气价格优势明显,渤化成功抢占东北南下的液化气槽车,自此正式打开其内销市场,并逐步成为了北方地区燃烧市场最大的丙烷供应商。
据安迅思了解,2015年渤化内贸总量近40万吨,约占其进口总量的1/3,其中超过6成的资源流向了东北。今年截至8月底,渤化与万华两家进口商在内贸市场上的操作量已接近40万吨,后期随着燃烧需求旺季的到来,加之海伟PDH的投产与齐翔腾达混合脱氢装置的顺利开车,北方市场的烷烃需求依然值得期许。
根据安迅思对东北、华北大型丙烷贸易商及多家三级站的调研显示,随着天气逐渐转冷,9月中下旬开始,东北的燃烧需求将得到显著提升,随后华北也将逐渐降温,受市场刚性需求支撑,丙烷冬季销量相对于淡季来说可以提升约40%-50%。结合安迅思2015年年报数据测算,四季度燃烧市场的需求量相较于夏季约能提升2536吨/日。
化工需求方面:据安迅思了解,淄博齐翔腾达混合脱氢装置已于8月下旬顺利开车并于近期产出丙烯合格品,市场消息称海伟PDH有计划于9月份试车,考虑两套新投产装置的厂家目前均没有能够卸载冷冻货的一级码头,若装置后期稳定运行,将带动烷烃化工需求新增1890吨/日,占当前烷烃化工总需求的12.2%。
综合而言,无论是后期燃烧市场预期的增长还是烷烃脱氢装置投产带来的需求,渤化和万华作为北方两家最大的液化气进口商,都将是4季度北方需求增长的受益者。考虑国际液化气市场供过于求局面仍较为严峻,国产民用气与进口成本价差长期存在,北方进口气内销利润可观,加之目前PDH装置盈利十分良好,因此万华与渤化后期在确保自身装置所需原料的稳定供应后,或将适度提高进口量以保证自身在内贸市场的稳定性及其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