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正式运行,有利于我国天然气供应主体多元化,大幅提高我国天然气供应水平;有利于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也为全国各种类型的天然气交易打造了基础模式。未来发展中,也要重视解决如何对冲现货交易风险,如何实现国际定价权等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我国国家级能源交易平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1月26日起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能源市场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具体来说,中心是石油
天然气市场交易的“媒介”,按照中心确立的“先气后油、先现货后中远期、先国内后国际” 的发展战略,这一媒介对于我国天然气交易市场化的作用不可低估,笔者认为主要是三条。
首先,中心有利于我国天然气供应主体的多元化,加速提高我国天然气供应规模。多年来,我国天然气供应主体仅有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延长石油集团供应量十分有限。有了中心这个平台,加之天然气管道、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的公平准入,众多市场主体可以通过交易国产气、进口气,或者说是管道气或者LNG进入天然气行业。更为重要的是,中心规范化的运作使得市场主体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供需、价格信息,从而尽快达成交易,减少交易成本。有了上述两种条件,必然大幅度提高我国天然气供应的水平。按照《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办发〔2014〕31号)的要求,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36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0%。如果仅仅依靠常规天然气,2020年最大供应量也就1850亿立方米,需要发挥各种供应主体的作用,大力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也要依靠各种供应主体进口天然气资源。
其次,中心运行有利于我国天然气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效率,这也是所谓的天然气行业“客体”。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已达7万千米,输送能力近3000亿立方米/年,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中心在促进天然气交易量扩大的同时,对管道输送的量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将促进管道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国LNG接收站投运已达12座,接收能力超过5000万吨/年,但能力利用率不到50%,中心可以准确提供各个接收站的相关“窗口期”信息,从而提高相关设施的运营效率。进一步来看,随着交易量的扩大,必然对各类交易主体的供应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储气库市场化运营也就有了基本的条件,促进储气库建设投资的扩大和投资主体多元化。
再次,中心正式运行为全国各种类型的天然气交易打造了一个基础模式。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天然气供应、消费特点不一。笔者相信,未来几年可能有更多的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所”诞生。业界都知道,美国天然气交易中心不是只有一个Henry Hub,而是16个。未来中国其他交易场所虽然在交易方式、规模、品种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中心无疑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基础标准,国家也可在积累对中心监管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适合中国天然气交易的监管办法,从而使中心价格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亚太地区石油天然气交易定价基准。
总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对我国天然气行业市场的益处还可以谈得更多、更细,但笔者也有一些担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天然气市场主体的海外采购会不会给国外供应商利用,前些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就是国家石油公司本身是都有国际采购资质的,存在相互之间的国际争夺战。二是市场化必然带来天然气价格的频繁波动,目前中心主要是挂牌、竞价等现货交易,如何进行风险对冲呢?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可能对一些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从而影响整个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中心定价权如何实现国际定价权?中心如何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能源生产等方面对中国能源价格的影响?这实际上就是中心是否还能升级为全球预测中心、研究中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