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川中油气矿潼南采油气作业区实施了井站“分区分类”的管理模式,靠精细化管理挖潜增效、靠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水平,收到了明显效果。今年共累计挖潜增产天然气1050余万方,老井递减率控制在18.6%,比去年下降5.5个百分点,作业区生产运行安全平稳。
平稳生产指数,挖潜科学有效
“经理你又来看我们哦!请屋里坐。”2016年12月19日,临近冬至的前一天,合川001-8井站的员工张茂,见到作业区经理吴云波来井站看望他,顿时感觉一身温暖。
当了解到今年该井递减率控制较好,产气量很稳定时,经理吴云波由衷地说道:“油气矿今年年产量即将突破100亿,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你们平日里搞好平稳操作分不开啊!”
据了解 今年初,潼南采油气作业区把生产管理放在第一位,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稳定高产井、挖潜小产井、关闭无效井”的有力举措,积极摸索消除单井产能小、递减率高的瓶颈,发动全体干部员工出主意、想办法革新挖潜,共对84口井井下节流器进行拔除,改用井口针阀控产,收到了较好效果,实现增产670余万方天然气。
为了确保每一口生产井都能在安全的条件下实现有效增产,潼南作业区还采取领导现场蹲点、调整气井产量和开井频次等措施,多产气380余万方天然气;同时对部分低效和无效益井实施了“关、停、并、转”办法,让有效井有效运行、低效井低成本运行,节约成本达107万元。
截至目前,潼南采油气作业区已关停井153口,停用水套炉2台,实施无人值守达到了8个井组,确保重点井的安全平稳生产,实现井站效益的最大化。
推行井站无人值守,完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数字化是实现生产科学采气和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我们虽然是产气老区,但这一方面不能落后。”作业区经理吴云波谈到作业区井站在全力推行信息化管理时言语明显多了。
2016年,潼南采油气作业区采取“提前做好配合方案、主动介入场站信息化建设、做好井站人员技术储备、统一和规范班组现场管理标准和数据采集”等措施有序推进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年以来,潼南采油气作业区扎实推进“两个现场”专项整治工作,在切实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的同时,持续推进无人值守工作,共新增无人值守场站6座,使生产井无人值守达到了18口,截至12月,作业区已建成区域控制中心(RCC)一座,集输气站18座,单井/丛式井组111座,共实现了128座场站数字化生产,其中无人值守井站104座。
有序推进各类型井站标准示范化建设,注重场站建设的功能性、员工生活的舒适性改造,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为加强基层班组管理提供样板和标准。今年实施完成了潼南配气站等6座场站、合川001-49井等13座无人值守井站的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规范井站班组建设,同时结合每月井站绩效考核、每季度“五型班组”考核和安全联系制度,逐井检查指导,针对集输气站、有人值守井等不同井站(班组)类别,分别理清班组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着重引导班组长提高管理水平、引导班组员工提高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班组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管理水平。
优化人力资源,打造“星级培训师”
“打造一批‘星级培训师’是我们今明两年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不仅能真正弥补集中培训模式在时间、空间、内容上受到的客观局限,也能更好地把培训融入一线员工的日常中。”潼南采油气作业区党委书记李红卫对今后的员工培训工作充满信心。
今年初,潼南采油气作业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设置星级培训师的方案》,4月,作业区从一线员工中选拔技术技能优、综合素质高的12名员工作为“星级培训师”开展试点工作,并对这12名星级培训师就培训技巧、室内PPT制作、授课及现场操作培训等内容开展了系统性培训,进一步提升培训师自身技能水平以便更加顺利地推进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今年4月和11月中旬,潼南采油气作业区先后举办了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测试测评工作、“擂台比武”技能大赛,借此机会对精心挑选出的12名“星级培训师”进行了多次考评和阶段性评估,为星级培训师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今年9月,在四川省2016年职业技能大赛暨西南油气田公司第七届职业技能竞赛中,潼南采油气作业区选送了17名选手、3名教练,全力支持油气矿集训参赛任务,其中,3名员工取得2金1银的佳绩。
据了解,潼南采油气作业区“星级培训师”方案的实施,为培训更多适合企业生产发展的技能人才和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实现采油气井实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