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认为,天然气是中国能源转型最为重要和现实的抓手。随着“十三五”期间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天然气将获得发展新动力。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国内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达到360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8.3—10%(2015年5.9%)”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将借助大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等气化工程、天然气发电及分布式能源工程、交通领域气化工程、节约替代工程”四大利用工程,力争到2020年使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0%。
相较于前不久发布的《中国
天然气发展报告2016》以及众多公开文件提出的“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超过10%”的目标,规划提出的8.3%—10%的高低情景发展目标更显谨慎。“说明政府已认识到当前天然气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也认为消费量大幅增加难度较大,按原有发展模式显然无法实现之前目标。”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专家刘满平说。
为促进天然气发展,规划提出了政策支持、配套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装备创新、促进国际合作等8大保障措施。但即便如此,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并非易事。
事实上,我国
天然气消费增速从2014年开始跌落至个位数增长,2015年又创10年新低,仅为3.7%。根据中石油经研院《2016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6年虽有所回升,但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仍仅为6.5%,达到2040亿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升至6.2%。虽受环保政策和气价竞争力改善提振,预计2017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仍将难见惊喜,预计同比增速仅为5.9%,达到2162亿方。
然而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测算,在2016年天然气消费增速仍在9%以下的情况下,接下来天然气每年需要增长15%,才能满足到2020年达到8%的消费占比。他进一步指出,天然气除需保障供给外,还要创造需求。“可以肯定的是,不改革当前天然气体制架构、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没有各方强有力的协同推动和大力鼓励天然气利用的政策支持,要想实现天然气大幅增长将是非常困难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洪涛亦指出,天然气要想“上位”,必须要提升竞争力,这意味着气价要下降,还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成本监审等行政措施配套。同时也需加强对煤炭(气的主要替代对象)的清洁利用与超排、偷排监管,增加煤炭使用成本。
虽然目前我国已有80%以上的气量为企业自主协商定价,气价理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有升有降。然而洪涛认为,在还没有形成多对多“气气”竞争的情况下,目前所谓的“自主协商”定价是有利于卖方的。如此看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方针在“十三五”期间如何落实,将显得至关重要。
虽然规划也做出了一些油气市场化改革部署,但受访专家均指出,规划毕竟还只是纲领性文件,改革需要“真枪实弹”,其复杂性无疑为上述天然气发展目标的实现增加更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