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备受业内期待的
油气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而油气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大
天然气消费在居民生活、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的使用,以减少煤炭消费。
如果盘点多数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清晰的阶段:
上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以及欧洲国家均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掀起了一场以油气替代煤炭的能源革命,逐渐过渡到油气时代。到本世纪初,能源转型再次在欧美国家兴起,
可再生能源崭露头角,让其碳排放量进一步降低。
这些国际经验激励了不少国人,他们希望中国能够走入相同的能源转型通道:即逐步从煤炭时代-油气时代-可再生能源时代。然而,如果以中国能源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分析,这种转型路径成本是极高的。
首先,从资源禀赋来说,中国富煤贫油少气,加大油气消费比例,需要进一步提高油气对外依存度,能源安全问题如芒在背。
第二,从技术条件来说,中国的燃煤发电技术全球领先,发电标准煤耗是世界上最低的,而各种燃气应用技术则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燃气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放弃自身的优势技术,去追求劣势技术,并不一定明智。
第三,从能源转型进度分析,时间上也不允许中国走从油气时代过渡的老路。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即使中国将全部燃煤都换为天然气,考虑到经济发展和用能增长,每年的碳排放量也很难低于70亿吨。如果先花10~15年时间进入油气时代,再花15~20年转向低碳时代,投入巨资打造的油气基础设施还未真正发挥作用,便要分期废弃掉,是不科学、不经济、不聪明的选择。
考虑到能源革命的紧迫性,以及具体国情与资源分布特点,中国的能源转型可能应该一步到位、拥抱可再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基础规划未来的能源系统。
按照30~35亿吨的年碳排放标准,可以这样规划中国2050年的能源结构:
第一部分为绿电为主,电气化水平达到50%以上,年发电量8.5万亿~9万亿千万时,其中核电1万亿、水电1.5万亿、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均为1万亿,这样非碳电力达到4.5万亿千瓦时,再由燃煤、燃气产生4万亿~4.5万亿千瓦时,由此造成的碳排放量大约为22亿吨。
第二部分为非电燃料,全年消费17亿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提供8.5亿吨,燃煤燃气燃油提供8.5亿吨,综合起来形成的碳排放大致在14亿吨左右。与前面发电碳排放加总为每年36亿吨,略高于届时的碳配额,如果再通过进一步造林等碳汇活动,应该能够找回这1亿吨排放量,从而实现中国的低碳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