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袋化肥给你,油菜打完了
秸秆我就拉走啦!”“好的好的,你们拉走了我还省得清理。”连日来,遂昌三仁畲族乡的聚仁
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火力全开”,忙着将最近收储的
油菜秸秆投入生产。作为全县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之一,这里是让秸秆变废为宝的“熔炉”。
收储到聚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油菜秸秆和木屑、竹屑按一定比例配比后,放入切片机切成碎片,再由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最后通过制粒机将粉末状的秸秆碾压成生物质颗粒,便完成了从废弃品到宝贝的“华丽转身”。
秸秆作为农作物生产的副产品,以往的处理方式不是乱堆,就是焚烧,前者影响村容,后者破坏环境,焚烧处理方式又因污染空气被明令禁止。遂昌县农业局统计,遂昌全县每年秸秆实际产量约7万吨。
“我们通过以化肥或资金和农民换取秸秆的方式,收储了妙高、三仁、大柘等乡镇(街道)200多亩的油菜秸秆。”聚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陶坚锋说。运到我们这的是农作物秸秆,运出我们这的是环保“燃料棒”,这真正做到了将油菜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环保、增收双赢局面。
陶坚锋算了一笔账:收储200多亩油菜秸秆花费人工、运费、肥料等成本不到4万元,制成的生物质颗粒可获得7万多元的收益,半月时间就能净赚3万多元。
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农民还能得实惠。“以前油菜收割后,我们都是将秸秆就地焚烧还田,既污染环境,又存在安全隐患。”妙高街道含晖村村民张仲祥介绍,现在一亩油菜秸秆能换取一袋化肥。
以用促禁为秸秆找出路,既让秸秆变废为宝,又守住了蓝天白云。目前,秸秆制成的生物质颗粒已广泛应用各类服务型、生产型企业的供暖、蒸汽、热水及烘干等热源的供应。
“现在全县已有医药、食品、轻化工等行业上百家大大小小企业使用秸秆制成的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陶坚锋说,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投料方便、成本低廉、低碳环保、燃烧率高的生物质燃料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将农作物秸秆制成生物质颗粒,遂昌还将加强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工作,确保还田土地作物种植质量不降低。遂昌县农业局能源办主任罗小平说:“通过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可有效解决秸秆处理难题,同时,通过产业化应用,还可加速培育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化垃圾为千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