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今后一段时期,油气资源仍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能源。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等机构预测,未来30年,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50%~60%的份额。
我国
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且开发成本较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开展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综合研究》项目,不仅提出全国油气战略选区规划部署建议,开展矿业权区块优选调查评价,并建成全国油气基础数据库和管理支撑信息系统,为部、局油气资源管理、规划部署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综合研究》项目,隶属于“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程。项目组通过跟踪分析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和“四新”领域油气勘查进展,优选了一批矿业权区块。该项目共形成重要成果报告16份、数据库7个、软件系统22个、系列图件34幅、技术标准5项、信息产品20项,有效提升了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参与国家宏观决策、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1、支撑“十三五”油气战略选区调查评价部署
项目组系统跟踪了全国油气探区勘探开发进展,分析总结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面临的形势:一是大型富油气盆地深层、新类型、新领域资源前景可观;二是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油气勘查取得重要发现和突破,中小盆地和新区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地质问题认识仍然不清,勘探潜力不明;三是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大,但探明率低,富集分布控制因素有待探索,页岩气、煤层气前景好;四是海域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大。
通过对东北、西北重点盆地和南方下古生界重点层系进行前瞻性选区研究,项目组提出了“十三五”战略选区调查评价规划部署建议:延续和衔接前期工作,重点加强北方中小盆地、南方海相古生界和青藏高原战略选区调查评价,继续开展塔里木盆地深层结构调查,以及全国范围内低煤阶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查和试采工作。项目组建议,对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华南古生界开展深层结构调查和选区;除页岩气外,建议加强不同类型煤层气的选区调查和示范开采,加强海域盆地的战略选区勘查。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编制了系列油气地质类、资源分布类、勘探开发形势类和选区调查部署与成果类等基础系列图件34幅;其中包括全国沉积盆地分布图、中国沉积盆地与矿业权区块分布状况图、中国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形势图、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形势图等,有力支持了全国油气战略选区调查工程、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等重要工作。
2、服务油气体制改革区块招投标
油气资源有利区评价因素包括区块面积、所属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目的层位、圈闭类型、埋深、烃源岩特征(厚度、TOC、Ro、有机质类型)、主要岩石类型、物性(孔隙度)、含气量、脆性(脆性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前期工作程度及油气藏发现情况等。为此,项目组研究制定了页岩气、常规油气、煤层气区块遴选标准及原则,以及地质资料包编写格式、内容要求和技术规范,编制了62个常规油气、页岩气区块地质资料包。其中,12个页岩气资料包已提交部勘查司,供页岩气探矿权出让参考,对其余45个优选的页岩气区块也进行了优选评价。在上述评价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招标区块的含气性、烃源岩特征、脆性、储集物性4项因素,对页岩气区块(有利区)进行了优选排序。
针对新疆油气矿业权改革试点工作,从油气矿业权人在新疆地区已退出的52个区块中,通过收集相关油田资料、查找文献,初步优选出15个区块,面积达34448.2平方千米;其中优选提交的新疆布尔津盆地布尔津地区油气勘查、新疆塔城盆地裕民地区油气勘查、新疆伊犁盆地巩留地区油气勘查、新疆塔里木盆地柯坪北地区油气勘查、新疆塔里木盆地喀什疏勒地区油气勘查5个区块地质资料包,作为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出让资料发布,有效服务了首次油气体制改革。
3、形成国家级油气资源基础数据库体系
以全国油气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数据资料为基础,项目组建设了油气资源专业数据库群和油气资源管理支撑核心数据库,形成国家级油气资源基础数据库体系。
项目组系统整理了1979年以来全国各油气田、省区、盆地、石油公司的
油气储量产量信息,整理完成31个主要油气区油气概况和储产量数据;完成东部地区60个重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数据库建设,以及渤海湾钻井数据采集与整理工作;建设了南襄盆地重要油气钻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项目组集成整合了全国油气、煤层气、页岩气有效矿业权1735个,并完成了1735个矿业权区块与864个油气田含油气面积图的叠加分析。
根据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和矿政管理支撑的需求,项目组建设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信息业务系统、油气资源管理支撑业务系统和油气资源共享服务业务系统,初步实现了对油气资源管理的全面支撑。
其中,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信息平台,主要包括油气地震测线数据管理及应用系统、油气钻井共享服务系统、油气勘探开发成果电子沙盘原型展示系统、油气资源快速评价系统、重要盆地油气资源综合分析系统、三维可视化数字盆地系统、油气地质资料集群化系统、油气资源“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建设,为油气资源管理部门和矿业权人提供系统、动态、及时的信息服务。
油气资源管理支撑平台,围绕油气资源管理主要任务和工作环节,实现了以油气区块为核心的油气资源快速制图、油气储产量集成、区块信息综合统计分析等,为油气资源管理提供信息化服务。
油气资源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油气信息产品发布平台、油气资源文献资料管理系统、油气资源网络信息动态采集系统、油气资源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和科研外事管理系统,实现了油气资源信息资料整合、管理、发布和运行维护保障,面向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校、石油公司和社会公众,提供集加工、分发、数据下载和产品定制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通过对油气资源信息的整合加工和数据挖掘,项目组及时跟踪油气资源勘查开采情况,进行油气信息产品加工,编制了油气资源分布、储量、产量、年检等专题图件及报告,形成全国石油天然气勘查开采区块登记状况图册、油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国内外简明数据手册、国内外油气资源发展报告等信息产品。
目前,以油气资源核心数据库、勘查开采信息平台、管理支撑信息平台、共享服务信息平台为核心的油气资源“一库三平台”体系已初步形成。
4、给出“一带一路”油气战略合作建议
在共同打造和谐合作的石油天然气勘查开发环境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既有地缘优势,又相互紧密依存。
项目组首次建立的“一带一路”油气信息数据库,包含184个盆地的基本信息、储量、产量、资源量,1.4万余个油气藏的基本信息、储量、开发状况信息,65个国家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和出口量贸易数据,国家管理体制与投资环境、对外合作基本情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资源地质条件差异悬殊,油气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各国勘查开发程度与技术水平有差异。研究表明,中东—中亚—俄罗斯发育大型、超大型油气盆地,资源丰富,是全球及“一带一路”主要的油气供给区;欧洲、南亚和东南亚属依赖进口的油气消费区和成品油加工区。
沿线国家基本炼化、油气管线、港口等工业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投资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首次编制的沿线国家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图及分析报告,系统分析评估了64个国家的资源条件、勘探开发形势、基础设施、炼化、贸易、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财税条款、对外合作等情况。项目组指出,油气基础设施和运输通道是连接沿线各国经济体的纽带,互为补充的油气供需格局是地区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项目组通过研究,优选了13个资源国和19个盆地作为油气合作领域的优先目标,分上、中、下游提出了战略合作建议。
5、打造公益性油气地质信息服务平台
基于ArcGIS技术,项目组搭建了公益性油气地质信息服务平台和全国油气战略选区地质调查数据库。
公益性油气地质信息服务平台具有结构化数据发布、共享,高清图件和报告文献在线检索、浏览、查看、下载,战略选区钻井、物探工作实时动态进度等功能。项目组系统收集、整理了全国各盆地、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石油公司,有关勘探程度、勘查开采矿业权区块、资源量、各级储量、产量、消费量数据;建立了2万多口钻井、5000多个油气藏及其属性数据表。
作为全国唯一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油气地质信息专业网站,该平台已于2015年3月正式上线试运行,履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信息服务体系中“油气地质信息服务节点”任务。平台自上线试运行以来,目前注册单位达43家,点击量3万余次,为中石油等石油企业、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内单位提供了线下数据服务,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