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街边的换气点不仅无证经营,而且还存在大瓶倒小瓶、在
气瓶旁生火做饭等危险行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螺丝瓶、过期瓶依然在大排档内使用……5月11日,滁州市开展
气瓶安全督查活动,督查组一行深入全椒、滁城部分液化气站、换气点和大排档,发现不少安全隐患,尤其是经营者和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令人担忧,为我市气瓶安全监管敲响警钟。对此,我市正在酝酿滁州市首个气瓶安全管理办法,将借用互联网技术,对气瓶的充装、储存、运输、使用各个环节实行无死角安全监管,确保
气瓶使用安全无虞。
督查 发现不少气瓶安全隐患
5月11日上午9点左右,记者跟随由市质监局、法制办、规建委、安监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的督查组来到督查第一站——全椒县大桥液化气站。刚进入这家液化气站,记者就看到一块空地上摆放着近百只废旧的液化气瓶。询问得知,这些都是报废的气瓶,但该液化气站负责人并没有说清报废气瓶的去向。据了解,报废气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应及时送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报废处理。
第二站是全椒县大桥液化气站的一个换气点。记者看到,这家换气点沿街而设,走进换气点发现这样的违规现象:气瓶不仅没有设置独立的气瓶间,而且还存在大瓶倒小瓶的违规操作。更让督查人员后怕的是,气瓶储存间旁竟然出现了生火做饭的一幕,而现场没有找到任何消防器材。经检查发现,这家换气点并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属于黑户经营。
在全椒县体育场路附近的大排档内,督查人员发现几家大排档后厨使用的液化气钢瓶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有的过期了,有的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螺丝瓶。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家大排档5个液化气钢瓶有4个是螺丝瓶、1个是过期瓶。据介绍,这些气瓶容易发生泄漏,遇到一点火星,就会引起火灾甚至是爆炸。
下午,督察组对滁城气瓶市场进行了走访,发现市区气瓶安全总体状况良好,但某些在居民区内设置的换气点也存在无证经营、大瓶倒小瓶等现象,需要加强管理。
除了这些问题,记者在采访时还发现,在处理违规换气点等问题时,部门之间还存在争议,容易出现“多部门都能管、多部门又都不管”的尴尬局面。
治理 将出台气瓶安全管理办法
据了解,尽管管道天然气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但使用气瓶的用户依然不在少数。据市质监部门统计,全市使用气瓶数量达68万只,包括工业、车载和液化气气瓶,其中62万只为液化气气瓶,多分布在农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大排档。气瓶安全问题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正在酝酿出台滁州市首个气瓶安全管理办法。
据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将出台施行的气瓶安全管理办法,将从气瓶的安装、储存、运输、使用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监管。这主要是借用了互联网技术,在每一个气瓶上张贴一个二维码。在充气时需要扫二维码,扫二维码的同时气瓶的相关信息以及是否是安全状态都会显示出来,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系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就会报警,并将充装枪锁死。这意味着,将来过期瓶、螺丝瓶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气瓶将无法充到气。
据透露,即将出台施行的气瓶安全管理办法还将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避免气瓶安全监管出现扯皮现象。此外,针对目前我市气瓶运输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下一步市质监部门考虑统一配送问题,即专车、专人配送,并对配送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尽可能确保配送环节的安全。
提醒 气瓶使用安全常识需记牢
除了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气瓶使用者和经营者也应提高安全意识,尤其需要记牢一些必要的气瓶安全常识。
液化气钢瓶用户应当使用安全合格的气瓶,气瓶从制造日期起检验周期为4年,使用时间最长不应超过12年,达到使用年限,作报废处理;发现气瓶漏气时,应立即开窗通风换气,严禁各种明火,现场不得开关电灯、换气扇等电器设备,不得使用电话、手机、打火机和门铃等,防止引发爆炸、火灾事故。可用浸湿的毛巾等物品立即将钢瓶关上,并迅速将钢瓶转移至室外空旷地,及时通知液化石油气服务部门处理,或立即拨打119火警报警电话;严禁擅自处理气瓶内的残液、擅自拆修气瓶瓶阀、倒卧、倒立、敲击和碰撞气瓶等。
车上使用的气瓶必须是有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新气瓶,气瓶的安装必须由有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严禁私自安装、拆卸车用气瓶,不准对气瓶进行挖补、焊接等修理;车用气瓶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气瓶使用登记的有关规定,到使用单位所在地的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领取车用气瓶使用登记证和合格标志。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气瓶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按时申请气瓶的定期检验;充装单位在充气前后应对气瓶及其附件进行检查,无安全隐患方可充装,严禁超压充装,瓶内燃气不得用尽,至少需留0.05Mpa以上余压,严禁用热源对气瓶加热;使用者应对车用气瓶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严禁在车辆后备厢内放置容易对气瓶和阀门及管路系统造成损伤的硬物、杂物等;汽车进入加气站前,车上搭乘人员要全部下车,在加气站休息区等候,严禁在加气站内吸烟、使用手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