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岛城供热‘白手起家’,经过26年的探索创新,迄今已实现供热面积1.15亿平方米,供热市场遍及岛城七区三市,供热方式实现以燃煤为主向绿色
清洁能源的转变……”青岛能源热电有限公司党群部副部长张丽君,陪伴青岛热电事业一起成长。
白手起家 错埠岭热电站2年实现并网发电
青岛实现集中供热以前,一到冬天,“小锅炉”“小煤炉”就成了防寒必备。企业多用自有“小锅炉”,而居民用的多是“小煤炉”。
锅炉、煤炉虽也能取暖,但热度不高且环境污染较大。上世纪八十年代,“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在我国北方兴起,青岛市也开启了自己的热电事业。
错埠岭热电站成为了青岛市第一个
热电联产项目。“项目地处市北区南京路262号,占地62.4亩。建成后可替代区域内原有的70余台容量6.5T/H以下的小锅炉,消除40余座锅炉房,年节约煤3.03万吨,满足错埠岭规划区工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热的需要。”
1991年7月,刚毕业的张丽君被分配到“青岛市热电公司筹建处”工作,这个筹建处是为筹建错埠岭热电站而建的,一个月前刚成立。
“当时筹建处的工作人员只有十四五人,四五间房、几张办公桌、一台四通打字机、一辆二手面包车,就是公司的全部家当。”
那时候,青岛的热电事业几乎是张白纸,张丽君和同事们无先例可循,更谈不上经验,他们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
1992年初,错埠岭热电联产项目初步动工,1993年完工并于年底并网发电。
200多个日夜奋战 浮山供热站首次实现居民集中供暖
错埠岭热电站建设的同时,1992年5月,青岛市准备在市区再建个新供热站——浮山供热站。张丽君所在的青岛市热电公司筹建处又担起了建设的重任。
有了错埠岭热电站的初步经验,这个热电站建得顺利一些。“经过200多个日夜奋战,1992年12月10日供热站正式投产供热,为浮山三小区的居民在寒冷的冬季送去了如春的温暖。”
浮山供热站是青岛市首个实现“区域供热、居民冬季集中供热”采暖方式的热源点,位于市北区奉化路4号浮山三小区。
错埠岭热电厂建成投产 开创青岛市热电联产先河
热电建设初期遇到许多困难,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资金问题。“热电是资金密集型工程,建设周期长。当时,错埠岭热电厂工程和外网建设又在同步进行,工程量大、施工面广、情况复杂,资金困扰的矛盾时时存在。”
“为了克服资金短缺的矛盾,保证工程进度,公司打破常规,找米下锅,不等不靠,可谓千方百计。上级有关部门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199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出台《青岛市错埠岭热电站工程和青岛发电厂改造供热管网工程集资办法》,为热电建设开辟了解决资金问题的新途径。
1993年2月26日,青岛市热电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建设初期,面临着资金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困难。张丽君和同事们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战严寒斗酷暑,吃在工地,干在工地,昼夜奋战。
1995年11月16日,错埠岭热电厂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整体交付投产运行,青岛市热电事业开启了新篇章。
如今,青岛供热面积已达1.15亿平方米,供热市场遍及岛城七区三市,供热方式实现以燃煤为主向绿色清洁能源的转变。青岛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也得到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