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财经 » 燃气财经要闻 » 正文

中石油230亿元强势入股北美!参建加拿大2100亿元的LNG出口大项目!

日期:2018-10-09    来源:E能圈

国际燃气网

2018
10/09
10:2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天然气 LNG出口

    温哥华当地时间10月1日,由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日本三菱公司、韩国天然气公司合资成立LNG Canada公司宣布作出加拿大LNG项目一期工程的最终投资决策,将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北部的基提马特(Kitimat)地区建造和运营加拿大LNG出口设施。中国石油在提交给香港交易所的文件中表示,该公司董事会批准了其在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中价值34.6亿美元(约合237.6亿元人民币)的股份。韩国天然气公司在首尔也就其所持股份发表了类似声明。在经过数年投资不足之后,本世纪20年代初开发新一轮项目,以弥补市场缺口,而这将是其中的第一批项目。
 
    在FID签署仪式和新闻发布会上,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卑诗省省长贺谨、加拿大液化天然气公司执行总裁卡利兹以及五家外国投资公司代表出席并签字。特鲁多和贺谨谈笑欢声,内心抑制不住高兴。特鲁多总理说,这是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贺谨省长则表示这是卑诗省一个伟大的日子,液化天然气项目代表着卑诗省人寻找的那种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拿大液化天然气公司(LNG Canada)当地时间2日在温哥华宣布,投资400亿加元(约合2123.5亿元人民币)巨资,在加拿大西海岸建造一个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加拿大联邦政府说,此项目不仅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也是该国史上最大的私营业界投资项目。加拿大LNG项目计划于今年内开始施工,2024年建成投产,其最终出口能力高达每年2800万吨/年,这约占加拿大天然气总产量的20%。届时该国天然气将销往中国、日本等亚洲天然气消费大国。
 
    据悉,加拿大LNG项目已获得40年LNG出口许可,总体规划建设一座有4条生产线、年产2800万吨的大型LNG厂。其中一期规模为2条生产线、年产1400万吨LNG。二期计划增加建设2条生产线及1400万吨年产能,将根据一期进展情况再做出项目最终投资决策。液化天然气工厂将设立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Kitimat。据了解,Kitimat 作为最后的设施地点是从卑诗省500个候选名单中选出来的。
 
    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位于卑诗省北部,包括运输管道和处理厂建设,管道起点为卑诗省内陆的道森克里克(Dawson Creek),终点和处理厂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基蒂马特(Kitimat)港,全长670公里,同时建设可以处理液化天然气并将其输往亚洲市场的新码头。旨在将蒙特尼盆地(Montney Basin)天然气运往亚洲市场。位于温哥华西北方直线距离650公里外的基提马特,地处峡湾末端,拥有通向太平洋的深水良港。该项目建成后,其LNG船将可以绕开巴拿马运河,通过太平洋直达亚洲,相比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LNG项目,运输里程缩短50%;同时,该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廉,建成后将成为北美最具竞争力的项目之一。
 
    壳牌(Shell)持有加拿大液化天然气40%的股份,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持有25%的股份,中石油(PetroChina)和三菱商事株式会社(Mitsubishi)各持有15%的股份,韩国天然气公司(KOGAS)持有5%的股份。根据合作协议,五方合作伙伴各自负责供应权益份额原料气及各自负责提取销售相应份额的LNG。
 
    中石油表示,公司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组合,加拿大LNG项目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项目的最终决策投资(FID)前投资3.35亿美元,FID后投资31.25亿美元。
 
    加拿大液化天然气公司表示,这一项目将实现当今世界上任何大型液化天然气设施中最低的碳强度。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出席这一项目的发布仪式。他宣布加拿大联邦政府将为此提供2.75亿加元的支持,并承诺该项目不会因贸易壁垒而受到阻碍。加联邦政府预计,该项目在施工高峰期将创造一万个就业岗位,为政府带来数十亿加元直接收入,并为当地原住民企业带来数亿加元的建筑合同。卑诗省省府指出,这一项目可在该省产生240亿加元的直接投资。
 
    最近一段时期,由于中美贸易战,双方都增加关税。在9月18日,中国正式宣布对美国LNG加收10%的税收,这无疑夺去美国角逐中国天然气市场的资格。随后,10月,中石油参股加拿大史上最大LNG项目落地。对于亚洲市场来说,在LNG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之下,能够在俄罗斯、中东、非洲之外,再开辟一个北美LNG来源基地,无疑是理想的选择。而且,加拿大与东亚、东南亚各国关系良好,中间仅隔着平静的太平洋,运输安全系数非常高。
 
    美国曾是加拿大天然气资源的主要买家。但随着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来自页岩气)产量激增、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北美天然气市场从2008年开始发生骤变,美国在天然气方面越来越自给自足,加拿大向美国出口的天然气急剧减少。为了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加拿大积极推进多个LNG出口项目,亚洲客户是其首选目标。自2011年以来,加拿大共有24个LNG项目获得了长期出口许可证。
 
    卑诗省政府对LNG项目情有独钟,卑诗省政府对天然气产业始终兴趣浓厚。无论前任的自由党政府,还是现任的新民党政府,都认为发展LNG产业清洁环保、有利经济,符合经济与环保平衡发展的原则。截至2015年底,卑诗省已批准了18个LNG项目。联邦政府对此更是予以大力支持,仅2013年12月,就一口气批准了4个西海岸LNG项目。
 
    卑诗省也有足够的资本发展天然气产业。根据该省政府公布的文件,其境内天然气总储量超过3400万亿立方英尺,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储量超过575万亿立方英尺,每年开采量可达4万亿立方英尺。这些天然气储量主要集中在北部的霍恩河盆地(Horn River Basin)和蒙特尼盆地。根据统计数据测算,卑诗省天然气储量可持续向国内外市场供应160年。
 
    既有充足的资源,又有两级政府积极支持,在一般国家可称得上已是“地利人和”,只欠“天时”。然而,真正操作起来,卑诗省特殊的权力结构,却往往使得投资者步履维艰。
 
    一年多前半途夭折的液化天然气项目,2015年,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曾与卑诗省自由党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开发西北太平洋液化天然气(Pacific NorthWest LNG)项目。此前,媒体还传出中石化、中国华电入股,购买了15%的股权。该项目同样试图将加拿大西部天然气,运往火热的亚洲市场。
 
    2017年7月,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突然宣布,鉴于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将停止西北太平洋液化天然气项目。一位业内人士猜测说,任何企业投资重大项目时,都会将短期市场环境变化考虑在内,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退出LNG项目,应该不是仅仅为了市场环境变化;LNG属于长线战略投资,企业不会看到价格一下跌就立刻放弃;新民主党上台、严格的环保评审以及复杂的权力监督体制,致使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丧失耐心,可能才是其最终放弃的深层次原因。
 
    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LNG Canada)的前景,西北太平洋液化天然气项目刚刚搁置一年多,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就准备上马,是否会重蹈前者的覆辙?目前来看,卑诗省LNG投资环境较一年前略有好转。新民党属于偏左的政党,又受到绿党左右,因此去年夏天新民党刚刚上台时,外界对其施政方向抱有疑虑,能源业尤其担心。但是,就一年来的执政表现看,新民党还是与绿党保持了一定距离。省长贺谨在支持绿党环保诉求的前提下,对LNG项目开发持积极立场。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落地,就是新民党积极推动的结果。该项目签约消息传出后,卑诗省最大反对党自由党党领韦勤信(Andrew Wilkinson)也表示欢迎,他说自由党过去十年一直持续支持LNG发展,现在很高兴看到加拿大史上最大的私营投资项目落地。这意味着卑诗省主流政界都对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十分欢迎。
 
    其次,从加拿大当地媒体报道来看,该项目已经取得了原住民支持。原住民液化天然气联盟首席执行官出席了签约仪式,投资方与项目涉及的原住民部落领袖签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项目最大的阻力,有望得以避免。但是,卑诗省的多元权力结构和严苛环保规定依然如旧,制约该项目的深层次因素仍然不可忽视。比如,卑诗省绿党党领对项目就持消极态度。据《金融时报》报道,该项目签约后,卑诗绿党领袖安德鲁·维弗表示:“增加一个如此庞大的温室气体来源,意味着我们要想实现气候保护目标,就得迫使其他行业付出更多牺牲。”而且,维弗认为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很大一部分投资,都会花在钢铁厂之类的海外企业,为卑诗省创造不了多少就业机会。卑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声明,也侧面反映了项目投资所受的制约,如必须保证卑诗省的自然资源获得公平回报;保证为卑诗省省民提供工作岗位及培训机会;必须尊重并与第一民族结为合作伙伴。项目合伙人已与项目工程地点及管道沿途第一民族公选领袖们达成协议;严格保护环境,确保空气、土地和水质不受污染。在某种意义上,卑诗省政府声明等于为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描绘了一幅路线图。只有按照这幅路线图行进,才能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和投产。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