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内燃气要闻 » 正文

西南油气田渝西采气作业区稳产增产纪略

日期:2009-02-18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作者: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国际燃气网

2009
02/18
10:2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天然气 油气

    2009年1月,西南油气田蜀南气矿渝西采气作业区产气1339.2万立方米,其中老井挖潜772.2万立方米,占总气量的57.6%,呈现出老井挖潜持续良好态势。

    2008年,渝西作业区总生产井数48口,其中31口是低压挖潜井和工艺措施井,气田平均采收率78.72%。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区年产气量达1.605亿立方米,年生产气田水26659立方米全部回注,连续两年完成天然气生产任务,而老井产气量占总数的49%。

    打好科技挖潜这张牌

    渝西作业区在设备管网锈蚀且运行时间长、气田开采成本不断攀升、投资费用递减、无新增接替产能、气井挖潜难度加大、渝西地区用户用气量逐年递增的现状下,2008年再次把科技挖潜增效摆在头等位置。面对31口泡排井、增压井、气举井和排水采气井,全区员工不等不靠,大打科技挖潜老井这张牌,充分利用群众性QC活动,先后在临峰场、丹凤场、同福场等主要老气田上开展课题实践,有六项QC课题在气矿荣获二、三等奖。

    临11井这口挖潜主力井2008年2月3日因井下储层堵塞严重,被迫关井停产。面对每日2万立方米天然气气井关闭的消息,无疑给作业区完成年天然气生产任务蒙上一层阴影。从2月13日至3月3日,作业区对临11井进行第15次储层化学解堵、气举工作未能成功。从5月23日至7月11日,历时49天,向井内注入发泡剂和消泡剂,排液520.5立方米,于7月12日唤醒气井,日产气4万立方米。临11井2008年产气455.5万立方米,排水2449立方米。

    另一口主力挖潜井花19井,2008年3月7日至19日第三次实施气举排水,由于气举车、排污管线等都存在着多种原因,气井未能恢复生产。4月3日,花19井开井气举排水,到4月10日凌晨井口油压发生变化恢复生产,历时7天4小时55分,连续气举排水1200立方米左右,注入发泡剂,气举加泡排复合工艺在花19井获得成功。2008年该气井生产天然气471.4万立方米,排水6077立方米。

    这个作业区根据不同类型的老气井,由地质组进行规口划分管理,细化每一口井的详细地质和生产数据资料,通过建立基础数据档案,及时更新数据,从面上掌控老井管理。在此基础上,地质组都要由资深地质工程师把关,对井站上报的气井分析小结仔细阅读,针对情况提出气井合理的生产方案。根据老井产水量、产气量、压力变化及场站输压高低规律,作业区拟定了科学加注化排剂的实施计划,定期通知气矿工艺研究所的化排车到现场加注化排剂,有效保证老井的及时带水,实现挖潜老井产气目的。按老井生产的实际情况,这个作业区的地质工程技术人员把勤跑井场作为掌握气井“脾气”、解决老气井生产难题、制定气井合理开采方案的重要手段,通过现场蹲点,现场进行油套压产气水量数据分析,从中获取最佳的原始资料,为老井挖潜进一步赢得先机。

    强化责任意识持续挖潜

    “眼下没有新的气井,只能在老井上多动脑子,强化责任意识,老井挖潜才能见成效。”渝西作业区的许多井站员工如是说。管理着9口气井(其中7口老井)、担负着重庆市璧山县城区主要供气任务、荣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丹七井站,10名员工在丹凤场老气田上精心呵护老井。除坚持做好日常的资料录取、安全巡检、设备维护保养外,井站还定期开展老井挖潜分析会,员工在会上就老井挖潜各抒己见,好的方法及时运用到实践,最终摸索出一套“勤开勤关勤加注泡排剂勤排水勤分析”管理老井的方法。该井站仅2008年就4次抢救气井,12次召开老井生产分析会,增压生产天然气1960万立方米。

    渝西作业区的压缩机班每年在老井上用增压机多增气量达2000万立方米。面对日益增多的压缩机组,压缩机班的5名青年员工每年都要解决压缩机故障100个,调试压缩机和机泵20台次,修旧利废上百件,无论哪台压缩机出现故障,遇上什么困难,得到消息后都能在最短时间赶到现场组织修复,并调试正常生产,为增压采气夯实了基础。

    渝西采气人通过7年多的技术论证,多次在失败中找原因,逐渐摸索出一套挖潜老井产量、提高老气井采收率的现场工作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2009年气田递减速度加快的现实将继续摆在渝西采气人面前,科技挖潜、静动态气井管理、六勤工作法、持续增效是渝西采气人永远追寻的奋斗目标。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