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网是油气上下游衔接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营市炼油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7200万吨/年,是全国原油加工能力最大的地市,油品管道输送需求旺盛。管道建设之前,炼油企业多通过公路运输原油等大宗物料到厂区,市交通部门统计在我市注册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就有11464台,公路运输污染物排放高,也存在严重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加之危险品运输夜间禁止通行高速公路,炼化企业油源供应面临不确定性,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东营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东营实际,大力加强油气管道规划建设,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公路运输转向管道运输,助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菜。
一、率先编制油气管网规划,适时修编调整
东营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全市油气管网规划》,结合《规划》实施和鲁北高端化工基地及地炼企业整合需要,及时修编调整,加快构建我市“来源多源、外通内畅、互联互通、区域成网”的油气管网体系建设目标,争取尽早实现油品由公路运输向管道运输的转变。
一是加强油品管道规划建设。以满足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原料和产品运输需求为目标,加快市域原油成品油(石脑油)管道规划布局,努力构建“四横、二纵、十支线”油品输配网络。其中,原油输送,构建以“东青烟日四港共保”为主,铁路运输为补充的供应体系,满足全市现有炼厂原油输送需求,同时保障后期新上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需要。成品油输送,按管道运输占60%,构建以“东烟潍日四港齐送”为主,配套铁路运输,保障全市炼化企业成品油运输需求。石脑油输送,以满足PX项目需求为牵引,构建管道集疏运通道。规划新建原油管道1560余公里、
成品油管道1450余公里,石脑油管道380余公里(含原油、成品油共用管道320余公里)。
二是加强
天然气管道规划建设。以满足东营市天然气消费需求为目标,多方拓展管道天然气进入东营的气源,规划中石油、中石化(一线、二线)、中海油、烟台港LNG、东营港LNG、胜利油田自产气、与滨州高压管网互联互通等多个气源接入点进入我市,多方保障东营市天然气供应,构建“二横、二纵、六环网”天然气输配网络,助推“气化东营”建设。规划新建天然气管道950余公里。
二、制定项目推进方案,加快规划落地实施
《规划》出台后,围绕规划落地实施,制定项目推进方案,加快重点项目推进。重点推进万通海欣投资建设的东营港-广饶原油成品油输油管线,青岛港投资建设的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线工程(三期)和(三期东线)等工程、烟台港投资建设的烟淄线到广饶后的配套支线,共17个管道项目建设,总长度1408.8公里,总投资52.4亿元,力争今年底前实现市域炼化企业原油管道输送“厂厂通”。天然气管线,重点加快济青二线广饶至东营港、滨州市域高压管网资源引进管道和市域LNG储配站等建设,加快山东管网北干线、环渤海管道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三、列入市委滚动督查,成立专班积极推进
市委将油气管网重点项目列入滚动督查,由牵头部门实行挂图作战,台帐管理,每15天向市委主要领导报送一次项目进展。市政府成立原油成品油管网工作专班,专班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作为责任领导,市发改委为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应急等部门参与,靠上盯上帮助协调解决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对企业反映的困难,以问题绝不过夜的态度,专班及时协调解决,促进了管道项目顺利建设。目前青岛港投资建设的广饶县5条炼油企业支线及配套设施均实现当年审批、当年建成、当年投用;青岛港投资的自广饶县至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4家炼油企业的2条管线也实现当年审批、当年开工,正在加快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年底将建成投用。日照港至我市的原油和成品油输送管线、东营港至中海化工的原油成品油管线均已开工建设。
四、管道建设成效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去年,全市新增原油管道513公里、成品油管道约190公里、天然气管道180公里。目前东营港、青岛港、烟台港均已实现“港口+管道”为我市炼化企业管输原油,原油、成品油管线分别连通我市炼化企业15家、7家,20家炼化企业中12家已实现管道运输原油,5家企业实现成品油管输。2018年管线输送原油2022万吨,减少公路车辆运输61万辆次,为炼油企业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大气污染排放和路面安全隐患。今年1-9月,全市实现管输原油2350万吨,预计全年可达到3300万吨左右,可减少公路运输100万辆次以上。到年底,除参与整合的石化企业外,18家炼油企业可用上管线输送原油,实现原油管线输送“厂厂通”。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油气管道运输烃类损耗率仅为公路运输的3%,环境污染较小;运输成本为公路运输的1/8,经济性较强;能耗为公路运输的1/6,节能效果明显;事故发生率为公路运输的1/16,安全性较强。管道建成后,按照管道年输送4500万吨油品、运距150公里测算,可减少排放一氧化碳2700吨、碳氢化合物800吨、氮氧化物3600吨、颗粒物36吨。按照管道比公路平均节省40元/吨测算,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8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