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北分公司柳杨堡气田定北8井区L8-2井在上古生界太原组太2段完成试气,无阻流量9.3万方,创下柳杨堡气田定向井最高产量,实现了裂缝性岩性-构造气藏产能突破!“产量创新高,展示了柳杨堡气田太原组裂缝型岩性-构造气藏良好开发前景,增强了高含水气藏储量效益开发的信心,为实现华北分公司定北效益开发核心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华北分公司研究院院长王国壮介绍说。
柳杨堡气田太2气藏从2013年评价,因气井高产水暂缓评价,2014年气田评价重点转向盒1,同样也出现产水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2015年之后三年之久,开发评价过程一度中断。2018年,南部油气开发所接手柳杨堡气田的开发工作。 “前人认识的上古生界为岩性气藏与实际生产特征出现明显的不匹配、不吻合,提升地质认识、建立新的地质模式迫在眉睫。”研究院副院长梁承春在指导柳杨堡气田开发评价工作时提出要求。
面对气井高产水、难以有效开发这一“拦路虎”,所里迅速成立了柳杨堡气田攻坚小组,展开柳杨堡气田零基础研究。技术人员从资料的搜集、规范整理,化验分析资料库、生产数据资料库建立,到基础地层精细划分对比、基础图件的绘制,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修正乃至推翻前期认识,最终建立了产水来源判别方法,明确了气水层分布特征,形成了“源、储、疏、构”的成藏模式,打破了前人对上古生界气藏类型的认识。
针对盆地边缘、构造复杂,构造认识不清的问题,攻坚小组地质与物探人员充分结合,通过“悬丝诊脉”,形成了平面+剖面的断层综合刻画技术,在气田精细刻画出断层218条。同时根据断层的性质,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划分了三种断层类型,首次明确提出了气田发育三期断裂,对气田开展了构造单元划分,为气藏解剖、气藏类型划分奠定了坚实基础。
柳杨堡气田太2沉积时海侵方向一直存在争议,这直接影响到优质储层的分布预测以及下步评价的方向。构造认识是气藏认识的基础,储层精细解剖就是气藏描述的核心。攻坚小组成员对此早已达成共识。他们在消化前人对区域沉积认识的基础上,从岩心资料入手,归纳总结了不同沉积微相、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重新编制了沉积微相平面图。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创新提出了柳杨堡气田太2内部发育潮汐水道的观点,后期的评价井钻遇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气井的生产特征就是地质认识的试金石。在前期评价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同时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试气资料。“如果说之前所做的工作是一,我们现在就是在一的基础上做到二,甚至到三。” 南部油气开发所副所长高辉说。攻坚小组首次对全区46口井, 83层试气资料逐一分析,明确了上古生界主要目的层地层水特征,同时也建立了产水来源判别流程,确定了气井出水来源,并从微观上明确了地层水赋存状态与产出机理。通过分构造单元分层位的气藏解剖,明确了柳杨堡气田存在3种气藏类型。
此次突破极大地鼓舞了南部油气开发科研人员的信心,为完成“持续攻坚创效”行动目标任务完成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