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的液化天然气基准首次升至每百万英热单位30美元以上,打破了此前很少有人认为可能达到的水平。
北亚各地的严寒天气提振了天然气消费,导致一些终端用户出现供应短缺,将现货价格推高至新高。与此同时,出口设施的大量生产问题和穿越巴拿马运河的延误限制了供应。
亚洲燃料基准日韩市场周二(1月12日)上涨15%,至每百万英热单位32.494美元,为标普全球普氏2009年开始评估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标志着燃料价格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九个月前,在疫情封锁期间,燃料价格一度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周二(1月12日)的现货价格较这一水平上涨了18倍。
席卷北亚的一股寒流,让这种超冷燃料的最大消费国措手不及。该地区的进口商争相抢购现货,以补充库存,但由于市场供应如此紧张,贸易商不得不以极高的价格购买,以获得货物。
更糟糕的是,液化天然气油轮的短缺将包租费率推高至历史新高,使得燃料的运输变得昂贵。
亚洲天然气价格的飙升与欧洲的情况类似。亚洲天然气价格的飙升与欧洲的情况类似。在欧洲,由于寒冷的天气推高了对供暖燃料的需求,并加速消耗储备设施,作为基准的荷兰原油近月合约价格自今年初以来上涨了39%。
随着冬季寒冷的消退,现货液化天然气的涨势可能会失去动力。气温升高将降低需求,供应中断将最终得到解决,运输紧张状况也将得到缓解。这一点已经体现在3月份交割的现货价格上,目前的价格只有2月份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