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专项攻关,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复杂压裂水平井套管变形控制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截至6月2日,在四川威远3个套变高风险平台进行的现场试验圆满结束,控制效果显著。
为最大限度获得资源,非常规油气井普遍采用长距离水平井组,通过多级水力体积压裂开发。在压裂过程中,富含裂缝、断层的地质环境极易诱发地层活动,造成套管变形,严重影响油气田高效经济开发。
“套变是我国近年来套损井的重点模式,地质运移是关键因素。”石油管及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韩礼红说,套管柱是油气井的生命线,我国每年消耗套管约200万吨,价值200多亿元,控制套管变形,保障井筒完整性,是非常规油气开发的重点环节之一,针对地质运移环境的套管柱设计方法在国内外尚属技术空白。
在“十三五”国家油气专项、中国石油科技攻关项目及陕西省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管研院创新开展“地质—工程—管柱”一体化研究,自主设计开发的全球首套非常规油气井筒工况模拟试验装备,为复杂压裂井筒模拟试验提供了关键手段。依托该平台,管研院形成了全井筒协调变形控制套管变形新技术。
2019年以来,在川庆钻探及西南油气田的鼎力支持下,新技术完成了首批3口井工程试验,两口井未发生遇阻现象,一口井虽发生套管变形,但与同一裂缝带上的邻井相比,套变点数、遇阻点数和变形量,分别下降60%、67%和26%,成效显著。该项技术的突破,也为我国多年未解的盐膏层蠕变、泥岩水化膨胀等造成的挤毁、剪切等套变防治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