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储气库是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天然或人工的地下构造中,形成的一种人工气田或气藏,被誉为天然气工业的“粮仓”和“银行”。作为天然气工业“产供储销”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地下储气库具有季节调峰、应急保供、战略储备和市场调节四大功能,在应对突发供气短缺事件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通力协作,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储气设施在天然气保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
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天然气供应稳定情况,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基地召开储气设施建设现场会,加强储气设施建设经验交流,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
会议指出,储气能力不足仍是制约天然气行业发展的突出短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谋划,科学加快储气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储气设施运营机制,切实抓好建设运营各项任务。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更加重视储备,加快提升储气能力;更加重视统筹,以统筹的方式建设储气设施;更加重视倒逼,通过通报、约谈等方式推动各责任主体加快建设进度;更加重视合同,推动各方加快天然气合同的签订;更加重视多采,多渠道增加天然气资源采购;更加重视创新,探索建立中长期合同、管存、价格等长效管理机制;更加重视安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确保设施安全运行;更加重视落实,加快落实已明确的各项建设运营任务,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供暖季天然气保供平稳有序。
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能源迎峰度夏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储气设施建设,补齐储气能力短板。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通知中要求,各地要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推动列入规划范围的储气设施项目尽早建成投产。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要加大储气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确保列入年度重大项目清单的储气设施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对已建成的储气设施抓紧安排投产运行,入冬前应储尽储,提前做好冬季调峰保供的资源储备。各省、区、市相关部门也要统筹加快“城燃企业5%、地方政府3天”储气能力建设,已投产储气设施入冬前应储尽储。
储气库应注尽注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加快补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短板,工作气量由“十二五”末的53亿立方米增加到124亿立方米,实现成倍增长。
2020年,中国石油储气库形成的工作气量是2016年的2.03倍,新增工作气量25.17亿立方米,为历年最大增幅;实际采气110亿立方米,首次超过百亿立方米。高峰用气月份的日最大采气量达到1.34亿立方米,调峰能力比上一采暖季最大日采气量增加了2600万立方米,同比提高了24%,在保供的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记者从中国石油储气库分公司了解到,截至2021年7月31日,中国石油储气库分公司计划注气完成率118.12%,完成年度计划67.88%。今年25个储气库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其中在役库扩容达产项目5个,新库建设项目7个,相国寺储气库将于今年10月完成全部扩容达产钻井工作。目前中国石油在役储气库(群)已形成工作气量92.75亿立方米,中国石油要求储气库应注尽注,确保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用户安全平稳供应,确保供暖季天然气供应平稳有序。
“自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依托国家课题和公司重大专项,组织24家‘产学研用’单位,针对四大挑战,围绕选址、设计、建设和安全运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装备研发,创立了四大核心技术及装备,有力支撑了我国地下储气库大规模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支撑储气库建设,技术创新方面包括气藏型储气库动态密封理论、高效注采优化、风险预警与管控技术;在装备创新方面,研制大功率、高压、高转速往复式注气压缩机组,6000千瓦往复式注气压缩机组试验19套,降低成本30%以上。
储气库项目安全优质高效运行
7月5日,中国石化中原储气库群卫11储气库核心设备——3台大型压缩机组全部顺利安装完成,为项目按期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卫11储气库地面工程项目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和山东省莘县境内,主要担负大华北地区和外输管道沿线中东部地区季节调峰、应急供气任务。该储气库库容量10.09亿立方米,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当地天然气平稳供应能力。
今年2月9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推进会部署中国石化2021年储气能力建设工作,明确要求各有关单位合力完成“2021年9月30日前新增储气能力22.62亿立方米”的工作任务,金坛盐穴、黄场盐穴、清溪、卫11、文13西气藏、桥口、永21、大涝坝、孤西等储气库建设加快推进,实现储气库项目的安全优质高效运行。
“我们将全面对标国外储气库公司,建立完善的储气库评价、筛选、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体系和流程。”中国石化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大干介绍,未来中国石化将重点在油气田开发与储气库协同建设新技术、复杂建库地质条件盐穴储库造腔新工艺及提高空间动用技术、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关键技术、储气库智能模拟及信息化系统、井工程关键技术、含水层及其他类型储气库配套技术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曾大干表示,中国石化还将积极探索储气库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在利用储气库储存氢、利用盐穴储库储存原油或其他油品、压缩空气蓄能等方面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
相国寺储气库集注站一角。刘杨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