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威远、泸州区块天然气集输干线工程——威(远)江(津)管线有序推进。记者获悉,目前,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确保年底前达到投运条件。
威江线建设现场
总投资30多亿元的威江线,始于威远输气站,止于江津增压站,全长约211千米,是目前西南地区管径最大、压力最高的在建长输管道。其中,总长约100千米的威远-泸县段,管径为1016毫米,设计压力6.3兆帕,设计年输气量100亿立方米。总长约111千米的泸县-江津段,管径达1219毫米,设计压力12兆帕,设计年输气量达350亿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威江线一期工程从威远输气站至6#阀室,线路长约117千米。二期工程从6#阀室至江津增压站,线路长约94千米。全线新建泸县站、永川站和10座阀室,扩建威远输气站、江津增压站。
威江线建设现场
西南油气田输气管理处副处长、工程项目经理冯兵介绍,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横贯川渝南部区域的骨干管道,汇集威远、泸州、渝西三大区块天然气外输,对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促进川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优化川渝管网结构意义重大。
工程建设难度较大,5次穿越大中型河流、39次穿越铁路和各类公路。几乎每一处穿越都是“拦路虎”。
例如,沱江和濑溪河定向钻穿越,穿越长度分别为1020米、820米,开工至今先后经8级、11级扩孔后,孔径分别达到1422毫米、1600毫米。预计两处穿越3月底前完成管线回拖。
工程建设前期和开工后亮点频现。项目部充分利用成自高铁、川南城际铁路未交付使用的窗口期,提前实施穿越预埋,在泸县、自贡富顺和沿滩5次穿越铁路266.9米。
威江线建设现场
为提高质量和工效,项目部结合川渝地区地形,在全国山区地段管道建设首次全面推广应用“氩弧焊打底+气体保护半自动焊”和 “氩弧焊根焊+外焊接自动焊填充盖面”焊接工艺,并首创使用了全自动焊便携式防风棚,节省焊接准备时间70分钟,减少焊坑开挖量6-10方/个,提高机组焊接效率0.5道/天。
实行网格化管理是项目部推进的又一新举措。站场、定向钻和隧道施工分别作为一个片区,线路每5-8公里划为一个片区,共划分29个片区。每个网格化片长实行日巡查制度,重点检查安全监护人员是否在场履职、现场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落实、是否还存在未受控的风险,并负责追踪闭环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