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 陶光远
全球能源供给体系受到巨大冲击后,欧盟进口天然气、石油和凝析油受到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欧盟要用非化石能源替代绝大部分化石能源,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远水不解近渴。而在很多现在使用油气的场景,用煤炭替代在技术上很困难,二氧化碳排放也会大幅增加。
石油的替代会比较快,但天然气的替代必须新建和扩建现有的液化天然气(LNG)港口接收站,全部替代最快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
2021年,我国进口了7000多万吨的液化天然气,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现货,价格随市场需求波动。我国70%左右的石油和40%左右的天然气消耗依赖进口,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猛涨,势必会对我国生产成本中油气成本占比较高的产业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欧盟有巨大的天然气储气库。例如,德国的天然气储气库可存储3个月的天然气消耗量。这样,欧盟就能够在全球天然气使用的淡季,在全球大量采购液化天然气,存储到天然气储气库中,供天然气使用的旺季——北半球的冬季采暖使用。这就推高了全球天然气在淡季的现货价格。
现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采暖季已过,但是国内液化天然气的出厂价格却保持在约7000元/吨,是往年同期价格的2倍左右。
我国使用天然气的很多企业,是在非采暖季生产,在天然气供应紧缺而价格较高的采暖季停止生产,把天然气让给居民采暖。现在在淡季出现液化天然气的涨价,势必大大增加那些天然气成本占企业生产成本比例较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并顺延推高产品的销售价格,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例如,我国的建材工业,包括水泥、玻璃、陶瓷(包括烧结砖)企业,这几年在推行煤改气的进程中,将大量使用燃煤和煤制气提供热力的窑炉改为使用天然气提供热力。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因此,我国应当在“十四五”期间,把大力发展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转型,作为重大且紧迫的工程进行实施。其中,应包括且不仅包括下列任务:
一是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效率,例如充分利用天然气燃烧后排放的烟气中的余热,以节省天然气的用量。
二是立即暂停各行各业的煤改气工程,考虑尽量用其他方法替代。
三是在工业生产中,用生物质和过剩风光电替代天然气。例如使用生物质制燃气替代天然气作为各种工业(建材生产)窑炉和天然气发电的燃料。
四是加快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的发展速度,替代燃油汽车。
五是用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供、热泵和工业余热替代天然气锅炉采暖。
六是在高峰用电时段用抽水蓄能发电替代天然气发电。
七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且能确保大气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气改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