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珠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珠府〔2023〕39号)。《方案》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新能源,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建设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
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有序推动珠海电厂、金湾电厂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压减非发电用煤,“十四五”期间推动淘汰华润富山临时供热锅炉,推动华丰纸业自备电厂升级改造,全面巩固“煤改气”工作成果。“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煤炭消费逐步减少。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到2025年,力争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到2030年,力争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万千瓦。
合理调控油气消费
发挥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支撑过渡作用,在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有用热需求的区域按“以热定电”原则布局天然气热电联产及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建成投产洪湾热电联产、斗门热电联产等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进钰海热电联产二期、依海电厂二期等天然气发电项目前期工作。推动现役燃煤电厂向燃气电厂转型,有序推进临港热电联产项目,“十四五”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460万千瓦。大力推进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在保障气源供应的情况下,全面推进天然气在工业、交通、商业、居民生活等领域的高效利用。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电力调峰和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推进智慧能源示范,建设一批智能电网和智能配网,推进唐家湾多端交直流混合柔性配网互联工程,在全市范围扩大多端柔直配网应用,支撑新能源灵活高效接入电网和就地消纳。大力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调节能力,探索利用市场化手段加快形成较成熟的需求侧响应商业模式。增强电力供给侧灵活调节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储能电站示范及规模化应用,稳步推进“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到2030年,市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