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加快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日期:2023-07-25    来源:中国石油报

国际燃气网

2023
07/25
10: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气产业 新能源开发 能源供应

依托油区及周边资源,以油气产业为基础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整体推动资源枯竭型油气田企业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和“油气电氢非”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持续提升油气净贡献率和综合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满足全社会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的刚性需求,又要加快能源清洁转型,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系列中也明确要求,油气企业要统筹好油气供应安全和绿色低碳协调发展,形成“稳油增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油气开采行业必然要面对资源枯竭的问题。部分老油田在为国家油气供应保障作出巨大历史贡献后,已经整体或逐步进入开发后期,面临油气资源接替不足、稳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难题。依托油区及周边资源,以油气产业为基础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整体推动资源枯竭型油气田企业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是推动油气田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石油坚定落实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将绿色低碳纳入公司发展战略体系,制定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着力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和“油气电氢非”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持续提升油气净贡献率和综合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油气是能源,新能源也是能源。中国石油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能源局《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大力推动油气与新能源全面协同融合发展,推进油气田节能扩绿,在油气矿区及周边地区发展风电、光伏发电,以及地热、余热、光热利用项目,实施油气勘探开发用能的清洁电力和热力替代,构建低碳油气生产体系;推动油气生产与新能源开发利用同步建产,以低成本绿电支撑开展化学驱、二氧化碳吞吐等三次采油开发试验,提高油气采收率,以新能源发展支撑油气供给增长;加快用能终端设备电气化改造,大力推进压缩机电代气、钻机电代油,以提升电气化率和绿电消纳能力。

二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从单一油气业务向“油气、地热、风光发电、气电、绿氢、储能”等多元供能转型升级,依托油气产业链综合优势,重点在地热、清洁电力、氢能等领域发力,发挥天然气和气电联营对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通过优化天然气产供储销格局,以“风光气氢储”发展模式积极参与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大基地电力外送。

三是积极发展负碳产业,利用在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理论和实验评价、油藏工程、注采工程等方面已形成的成套技术,加快CCUS/CCS的产业化发展,在增加油气供应、减少油气行业自身碳排放的同时,为煤电、煤化工行业提供减排解决方案,降低社会碳减排成本,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双碳”目标下CCUS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我国CCUS-EOR矿场试验虽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处于工业化示范和规模产业应用阶段,但在捕集、输送、驱油与埋存等各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攻关完善。在实现CCUS-EOR产业规模发展的同时,仍需推进CCUS-EOR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协同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控制碳排放已形成国际社会共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是目前最为现实有效可行的二氧化碳减排技术,通过捕集—输送—驱油—埋存,形成潜力巨大的新型产业链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可有效支撑化石能源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为企业能源转型和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大贡献。

在国家有利政策推动下,2035年我国CCUS-EOR产业年注入二氧化碳规模将达3000万吨级,年产油规模将达1000万吨级,相当于新建设了一个辽河油田,并可消纳减排20余个大型炼化企业的年碳排放量。预计到2050年,驱油埋存CCUS-EOR和咸水层埋存CCS协同发展,年注入二氧化碳规模将达亿吨级,将对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同时,将形成数个千万吨级大型CCUS产业化基地和产业集群,经济规模将达万亿元级,新型碳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CCUS-EOR矿场试验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处于工业化示范和规模产业应用阶段,但在捕集、输送、驱油与埋存等各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攻关完善。

在捕集方面,要加快构建覆盖高、中、低浓度不同分压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体系,实现不同工业气源大规模、价廉、稳定的二氧化碳捕集。在输送方面,根据源汇匹配情况,加快布局二氧化碳长输管网建设,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大规模低成本安全管道输送。在驱油方面,创新研发改善二氧化碳与原油混相能力、大孔隙体积倍数二氧化碳注入驱油、多级调驱扩大二氧化碳波及体积、分层二氧化碳注入等技术,形成混相、近混相、非混相高效驱油技术系列。将常规低渗透油藏和大面积低含油饱和度的油水过渡带等不同类型油藏统筹起来考虑,构建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特点的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在二氧化碳埋存监测方面,优化组合二氧化碳埋存安全监测方法,形成“地下+地表+空间”的一体化监测方法与监测评价流程。

在实现CCUS-EOR产业规模发展的同时,推进CCUS-EOR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协同发展。加强油气田企业和炼化、煤电、煤化工等碳排放企业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CCUS产业创新联合体和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全产业链规模效益协同发展。同时,加强气藏开发利用(CCUS-EGR)、化工利用、生物利用,以及CCS等减碳技术的攻关,带动规模化应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我国推出的碳交易平台、出台的“1+N”政策体系,都对CCUS项目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将有利于碳驱油减排与低品位边际储量开发、CCUS全产业链发展,提高企业规模化实施CCUS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