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长庆油田新建天然气产能3.49亿立方米,实现评价井钻井成功率和钻采工程方案执行率均达100%,新领域天然气评价不断取得突破。
天然气从勘探到开发中间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评价。鄂尔多斯盆地资源储量大,但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前期勘探发现资源后,必须即刻跟进更加精细高效的评价工作来支撑后期的规模开发,否则大规模的天然气开发便无从谈起。为此,长庆油田坚决扛起“加快资源向储量转化、加快储量向产量转化、定型复杂气藏工程技术”的重大使命,推进井身结构优化试验,完成新领域预测储量评价任务,坚定了新领域气藏建产接替的信心,为长庆油田天然气高效建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以来,长庆油田加大盆地新领域资源勘探评价和转化力度,加强储层形成机理及展布规律研究,及时转变思路,利用老井资料重新解释认识气藏,推动生产建设提质加速,试气无阻流量再创新高。目前,长庆油田已完成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灰岩储层的预测储量评价,证实了太原组灰岩具备源内规模成藏条件,对推动盆地灰岩资源快速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先试先行,以技术创新引领发展。面对鄂尔多斯盆地气藏断裂发育、普遍含水、井深层薄等地质难点,如何让新领域气藏从“看得见”转为“拿得出”?长庆油田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这一利器,在钻井工艺方面,形成了系列防塌堵漏和提速攻关技术,辅助应用堵漏、找漏等多项新工艺;在试气改造方面,配套定型了两大工艺,形成了缝端暂堵、压排一体等7项技术,全力探索、定型钻完井系列配套技术,为气田规模效益开发做足技术储备。“目前,青石峁气田直定向井平均钻井周期为35.4天,较历年大幅缩短。”天然气评价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新领域、新挑战,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才能打出“组合拳”。新领域气藏往往储层形成机理不明、气藏规模不清、提产技术不成熟。对此,长庆油田集结科研骨干精英,成立研究专班,地震、地质、测井、工程多专业联合开展研究,深化地质研究、精细砂体展布、优选有利“甜点区”,坚持“完钻一口、分析一口、评价一片、部署一批”,利用追加、侧钻等方式,保证气井钻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