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计划提议建立全球天然气储备以避免短缺
日本计划提议建立类似于石油行业紧急储备的全球天然气储备,以避免未出现短缺并有助稳定价格。据知情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将建议国际能源署(IEA)为成员国建立一个天然气储备框架。预计该提议将于周二在东京举行的会议上提出。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将其天然气储备提案列入2月份国际能源机构部长级会议的议程。国际能源机构已经要求美国和日本等成员国在紧急情况下拥有至少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紧急石油储备,日本的提议旨在为天然气制定类似的战略。
我国天然气储备能力如何
目前,地下储气库注气进度执行良好,采暖季前可以确保实现应储尽储、满库运行。同时,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研究制定全国储气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立足于大库大站,系统谋划储气重大项目的布局。预计中国天然气储备能力有望再翻一番。
未来将将继续立足国内、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此外,在国际合作方面,持续致力于通过沟通、对话和合作的方式,加强与有关能源生产国、消费国以及有关方面的协调,努力保障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携手维护全球能源市场安全稳定。
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优化规划建设布局,建立完善标准体系
(一)加强统筹规划布局。根据石油天然气有关规划和国务院明确的各环节各类主体储气能力建设要求,制定发布全国年度储气设施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各省(区、市)编制发布省级储气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提出本地区储气设施建设项目清单。城镇燃气企业储气任务纳入省级专项规划,集中建设供应城市的储气设施。引导峰谷差大、需求增长快的地区适当提高建设目标,并预留足够发展空间,分期分批有序建设。调整并停止储气任务层层分解的操作办法,避免储气设施建设小型化、分散化,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二)明确重点建设任务。支持峰谷差超过4:1、6:1、8:1、10:1的地区,梯次提高建设目标。突出规模效应,优先建设地下储气库、北方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重点地区规模化LNG储罐。鼓励现有LNG接收站扩大储罐规模,鼓励城市群合建共用储气设施,形成区域性储气调峰中心。发挥LNG储罐宜储宜运、调运灵活的特点,推进LNG罐箱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多措并举提高储气能力。
(三)建立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并完善统一、规范的储气设施设计、建设、验收、运行、退役等行业标准,尽快形成储气设施标准体系。
二、建立健全运营模式,完善投资回报渠道
(四)推行储气设施独立运营模式。地下储气设施原则上应实行独立核算、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鼓励在运营的储气设施经营企业率先推行独立运营,实现储气价值显性化,形成典型示范效应。推动储气设施经营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五)健全投资回报价格机制。对于独立运营的储气设施,储气服务价格、天然气购进和销售价格均由市场形成。鼓励储气设施经营企业通过出租库容、利用季节性价差等市场化方式回收投资并获得收益,加快构建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城镇燃气企业自建自用的配套储气设施,投资和运行成本可纳入城镇燃气配气成本统筹考虑,并给予合理收益。
(六)完善终端销售价格疏导渠道。城镇燃气企业因采购储气设施天然气、租赁库容增加的成本,可通过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合理疏导。城市群合建共用的配套储气设施,各城镇燃气企业可按比例租赁库容,租赁成本通过终端销售价格合理疏导。探索建立淡旺季价格挂钩的中长期合同机制,形成合理的季节性价差,营造储气设施有合理回报的市场环境。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市场运行环境
(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推进天然气管网、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于储气设施连接干线管网和地方管网,管道运输企业应优先接入并保障运输。管道运输企业的配套储气库,原则上应公平开放,为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提供服务。
(八)推进储气产品交易体系建设。指导上海、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加快研究开发储气库容等交易产品,并与管容预定和交易机制互相衔接,确保与储气设施相连的管网公平开放,实行储气服务公开交易,体现储气服务真实市场价值。积极发展二级交易市场,提高储气设施使用效率。(发展改革委负责,2020年上半年完成)积极引导储气设施销售气量进入交易中心公开交易。引导非民生天然气进入交易中心公开交易,通过市场发现真实市场价格,形成合理季节性价差。
我国天然气市场中长期情况
我国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一方面,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供应能力将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政府对能源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空间有限。
今年上半年,国内天然气产量为11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9%,天然气进口量为741亿立方米,同比下降8.9%,天然气消费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下半年,天然气需求将受到今冬明春气候不确定性、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不确定性双重影响。全国天然气产量为2200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进口量稳中有降,LNG进口可能出现近年来首次负增长,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750亿至3800亿立方米。
从长期看,由于近年来国际油价下跌,全球主要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出现了经济衰退的现象;在供给端方面,目前中国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放缓;需求端方面则面临着终端能源需求持续下滑、工业用户用气增速放缓的问题。
中长期来看,政府的减碳政策和陆续签订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长期协议,将为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增长提供助力。
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再度提出,天然气较快上产,加快建设重要天然气产能项目。
我国天然气需求约3250亿方,同比增长6.86%;天然气产量1889亿方,同比增长8.77%;天然气进口1413亿方,同比增长5.34%,增速大幅回落;对外依存度仍旧处在高位,达到41.89%,较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1-2月,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629亿方,同比增长13.18%;产量348亿方,同比增长10.89%;进口天然气289亿方,同比增长17.40%;对外依存度44.66%,创历史新高。
此外,中国的再气化产能预计在2022-2025年快速扩张,目前约有6000万吨/年的产能已在建造中,另有8200万吨/年的产能已有建造计划。在“双碳”背景下,预计政策利好将有利于促进天然气行业上游供应主体竞争,推动中游管网公平开放、互联互通,实现管网统筹规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化定价机制,进一步推动天然气行业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