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先立后破,构建有韧性的能源体系

日期:2023-08-16    来源:中国石油报

国际燃气网

2023
08/16
11:2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能源消费 能源产业 能源转型

目前,我国在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的进程中,已进入能源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于能源企业而言,特别是油气企业,关注能源转型、研究能源转型、推动能源转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2022年,中国居世界能源消费国之首,占全球消费量的26.5%。能源产业对我国GDP的直接贡献约为6%,能源全产业链的贡献则接近20%。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占比为17.9%,天然气占比为8.5%,一次电力及其他占比为17.4%。近3年来,石油天然气消费稳中有降,非化石类能源消费则较快增长。生产端也呈现相似态势。2022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2.95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面对国际格局突变、环境保护、新兴产业能源使用偏好等诸多因素,油气企业应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适时而变,主动拥抱能源转型浪潮。

在世界范围而言,国际能源公司也通过产业规划、业务重置、管理创新,积极应对能源转型的挑战。bp通过成立专门的低碳能源公司,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并提供多元化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降低对传统石油天然气业务的依赖度。壳牌同样转向低碳和新能源领域,并计划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和氢能领域投资,推动实现2050年碳中和。雪佛龙近年也致力于减少碳足迹,通过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和储存技术等领域投资,逐步增加非化石能源业务占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为我国油气企业能源转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能源转型是做加法,而非做减法。先立后破,保证当前和长远的能源安全。要构建有韧性的能源体系,让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协调互补,做到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

第一,牢固树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意识,深刻理解油气产业对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在积极探索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留出充分的安全余量,确保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平顺转换。

第二,摸清家底,审时度势,对企业主营业务通过顶层设计,进行清晰划分,分级分类采用不同发展战略。对于不可替代的核心业务,如石油化工领域,应迎难而上,创新突破,充分发挥石油的“工业原料”禀赋优势,与新能源领域协同发展,不仅要坚持做,而且要做到更大更强,进一步提升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于可替代业务,如提供能量的燃料业务,应加强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融合发展,根据不同使用场景预测最优配比,并据此配置新能源领域投入。

第三,创新管理方法,探索新能源业务的有效介入路径。例如,创新财务制度,采用交叉补贴方式平衡传统业务和新能源业务,通过传统业务产生的现金流,积极助推新能源业务发展,特别是推动新能源业务相关技术的自主研发;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投资,选择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初创企业或已具备一定市场资源或技术优势的成长期企业合作,力争快速进入蓝海,共享发展红利。此外,还可以通过融合发展,共建跨界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区域融合的有机价值共生体系,实现“政企研”在能源转型领域的协同共进。

第四,充分注重人才价值,竭力构筑人才梯队。能源转型需要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所有创新,因人而生。油气企业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人才,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培养,充分理解人才成长规律,形成识才、选才、育才、用才、励才的管理闭环,打造规模、质量、结构、储备与战略目标精准匹配的人才梯队,实现能源转型过程中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第五,高度关注数字化智能化对油气企业能源转型的重要影响。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深度融合,探索数据要素在能源转型中的综合应用,加快形成能源系统智能调控体系,推进能源系统向全面标准化、深度数字化和高度智能化转变,助力能源生产和供应的提质增效。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