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开展燃气安全大起底、大整治,针对问题气、问题瓶、问题阀、问题软管、问题管网、问题环境等关键环节,明确责任、直捣病灶,坚决遏制燃气事故多发势头。
7月中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更新改造老化和有隐患的燃气、供水、供热、排水、供电、通信等管线管道,着力消除安全隐患。
在银川燃气爆炸事故发生后,燃气安全问题再次被重点关注。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加强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并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专家刘晓东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将公布关于燃气安全整治的具体方案,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镇燃气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也已经在征求意见阶段。“如果相关标准出台,将会加快城镇燃气领域安全管理进程,燃气安全整治和监管将进一步升级。”
多地加强管理
刘晓东表示,历年的燃气事故统计数据表明,液化天然气事故占比很大。“城中村、老旧小区、公共餐饮场所是目前液化天然气的主要应用场景。一旦使用不当,很容易引发安全风险,危及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此,各地也聚焦重点领域,全面深入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推进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瓶改管”工作: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进加强对燃气用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同时,加强家用燃气灶具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对不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的产品要督促认证机构依法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并责令整改到位,严肃查处出厂、销售无证产品等违法行为。
河北省出台《关于加强燃气“瓶改管”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瓶改管”和老旧小区涉气施工的现场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瓶改管”施工安全。
深圳南山区明确表示6月底前实现“清瓶”。山东、江苏、沈阳等地也在探索推进“瓶改管”。
“为确保燃气‘安全阀’被牢牢拧紧,燃气灶具、热水器、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将是整治重点。”刘晓东说。
“瓶改管”要避免一刀切
相比于液化石油气罐,管道天然气具有安全可靠、压力稳定、清洁方便、用途广泛、节省费用的优点。大力推进餐饮场所非居民用户“瓶改管”也将是未来重点工作之一。
“管道燃气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瓶改管’也确实打通了商户和用户接气难、接气贵的问题。但是,推进‘瓶改管’的过程也要兼顾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管道企业的前期投入和餐饮企业的承受能力,对城市重点区域率先推进管道燃气全覆盖,有序推进管道燃气改造。”刘晓东表示。
在具体落实层面,刘晓东进一步指出,推进“瓶改管”还有难题待解,应当审慎思考,采取更为积极稳妥的方式让瓶装气有序退出城市燃气供应的主流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液化石油气瓶使用便捷,优势明显,市场空间会长期存在。“为此,要继续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罐的安全监管,防止‘三无’企业参与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定期对餐饮企业进行安全用气培训和宣传教育,让更多餐饮企业了解液化石油气瓶的危害并注意防范隐患风险。”
燃气行业资深从业者彭知军也认为,如果机械推进清瓶工作,将打破多年来辛苦建立的瓶装气安全供应和使用的良好局面。“市场尚有客观需求,一旦正规瓶装燃气企业强制退出市场,几近消灭的‘黑气’势必卷土重来,个别瓶装气企业可能会想方设法逃避监管,从而导致市场混乱。这会给城市燃气安全带来新的更大的安全隐患,造成严重后果。”
“要同时推动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智慧发展,提升安全管理能力,而不是进行‘清瓶一刀切’。”刘晓东说。
监管力度仍待加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表示,各地排查出的典型隐患表明,有关部门和燃气经营企业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部分主管部门对企业违规经营排查不细、整治不力;一些燃气经营企业在严查严管下,仍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的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充装、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部分餐饮经营用户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仍不到位等。
“不少专项整治走过场、部门监管安全责任有漏洞。未来需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得更深更实更细。”某不愿具名燃气行业人士说。
此外,刘晓东指出,燃气安全监管涉及到住建、商务、市政、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九龙治水’无首,监管力度难免打折扣。比如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内是市场监管局负责,店铺经营是城管执法局或商务局负责。出了店铺上了路,这段谁负责?根本说不清楚。”
“职能划分复杂导致责任落实不清,监管很容易缺位。因此,要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确保权责一致,让监管形成合力,严格燃气经营、配送、使用等环节安全监管,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物防技防手段,坚决防止重蹈覆辙。”上述燃气行业人士说。
“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注燃气安全的氛围,共同拧紧燃气‘安全阀’。”刘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