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LNG现货招标贸易是一种采购或销售方式,它已逐渐成为LNG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一方式的招标批次快速增长,从2016年的189批次增至2022年的411批次,年复合增长率达13.8%。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亚洲LNG现货价格的预期一般遵循带漂移项的随机游走过程,因此市场低点提供了绝佳的远期货物买入机会,高点则提供了较好的卖出机会。这种机制使得LNG贸易更为复杂且充满挑战。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国际LNG现货招标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供参考。
1.国际LNG现货招标贸易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流动性不足,成交效率存在不确定性
虽然国际LNG现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原油等成熟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相比,国际LNG现货市场广度和市场深度仍然不够,市场流动性不足成为国际LNG现货招标贸易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地缘政治冲突的背景下,为弥补俄罗斯管道气供应的缺口,前期较少签订LNG长期合同的欧洲企业大量采购国际LNG现货资源,在推升国际天然气价格的同时,进一步抽紧亚太地区LNG现货市场的流动性。由于近期LNG供应的主要增量来自美国,而欧洲地区比亚太地区拥有与美国之间运距短的优势,因此亚太地区企业在开展国际LNG现货采购招标时,可能无法获得足够多的有竞争力的投标,从而无法保障较高的成交效率。
1.2 价格指数不成熟,资源成本管控难度大
目前,亚太地区LNG现货计价主要参考普氏JKM价格指数(亚洲日韩基准)。但JKM价格指数尚不成熟,主要表现:一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欧洲天然气库存处于低位叠加地缘政治冲突,欧洲TTF天然气价格引领亚太JKM价格走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导致JKM价格并不完全反映东亚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供需基本面,在东北亚LNG现货需求疲软的部分时期内,亚太JKM价格仍随着欧洲TTF价格的上涨而上涨;二是与JKM相关的金融衍生品流动性较低,亚太企业通过招标采购与JKM挂钩的现货资源,常常无法快速完成套期保值操作,或者需支付较高的套期保值操作成本,不利于采购企业的成本管控。
2.国际LNG现货招标贸易的对策
2.1 结合行业招标需求,有效把握招标时机
在国际LNG现货市场供应紧张的形势下,中国企业的现货采购不仅面临日韩、东南亚和南亚等亚太区内企业的竞争,也面临欧洲、拉丁美洲等区外企业的竞争,因此把握招标时机、避免扎堆招标非常重要。例如,多数企业一般提前2~3个月采购供暖季现货资源,在2021年4-5月,部分中国企业通过招标提前锁定部分2021-2022年供暖季现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后期价格暴涨、采购困难的被动局面。
2.2 适当扩大招标范围,适当控制截标时间
对于招标范围,在市场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可适当扩大招标范围以争取获得足够的投标资源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尽可能邀请富余产能多、资源组合大的投标方,并避免邀请一般仅通过招标销售其现货资源的LNG项目,以提高招标工作效率。对于截标时间,虽然较长的截标时间有利于投标方更充分地准备投标方案,但考虑到国际天然气市场波动剧烈,建议参照当前国际市场的主流标准,将截标时间控制为1日或者2日,避免潜在极端市场变化对招标的不利影响。
2.3 灵活设置招标条款,积极保护买方利益
在注重国际LNG现货招标程序性的同时,建议兼顾招标条款的灵活性。例如,在招标条款中规定,招标方可自行决定调整招标需求或招标程序,招标方保留暂停或撤销招标且不承担相关责任的权利等,以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下尽可能保护招标方利益。但在通常情况下,招标方应尽量避免在招标过程中对招标程序、招标需求进行大幅调整,以维护招标的严肃性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2.4 将采购招标与双边谈判有机结合
由于国际LNG现货市场远非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参与者并不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price-taker),其交易行为很可能对市场价格带来扰动。因此,与交易保密程度更高的双边谈判相比,采购招标难免对市场情绪和市场预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市场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实际采购需求,将采购招标和双边谈判两种方式有机结合,争取在正常市场价格水平下实现较高的现货贸易成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