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由西南油气田公司申报的《一种具备水合物抑制功能的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监测页岩气水平井组的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一种含硫站场综合供能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进一步彰显了西南油气田公司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一种具备水合物抑制功能的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针对酸性气田管道寒冷季节需要同时加注水合物抑制剂和缓蚀剂两种药剂,增加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且常见水合物抑制剂和缓蚀剂两种分子间容易相互影响无法发挥最佳效果的问题,基于破坏水合物形成和在钢铁表面形成非共价键吸附的原理自主设计了同时具备水合物抑制和缓蚀效果的分子结构,研发形成了具备水合物抑制能力的缓蚀剂,同时实现缓蚀率大于90%、过冷度大于10摄氏度。
动态监测为页岩气压后评估、动态分析提供了第一手数据资料,是成功实现“管好井”的关键。受地质工程条件和开发方式差异影响,当前大规模实施的水平井组较单井更易发生套变、压窜等复杂工况,对动态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监测页岩气水平井组的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综合考虑了不同水平井组的生产需求,以“差异化技术组合、全流程系统监测、大数据智能分析”三步走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靶体、井距、井数、方位的井组制定了差异化动态监测和分析方案,实现了监测有的放矢、分析聚焦重点,在提高监测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监测成本。
《一种含硫站场综合供能系统》提出一种含硫站场综合供能方法和系统,通过高效低耗分离含硫天然气,脱除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回收压力能后进入气田水罐,经脱硫脱碳脱水的天然气余压发电后进入水套炉使用。专利所述系统利用含硫气井的压力能和烃类组分,为站场耗电和耗气装置提供能源,在没有新增副产物和三废排放的情况下,实现能源自给。该方法和系统运动部件少,系统可靠性高,易于调控,应用于分散含硫天然气站场,可降低投资及运行成本,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