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从西南油气田公司获悉,川中川南过渡带薄储层区的荣239井顺利完成储层改造施工,实现设计符合率100%。
该井位于川中川南过渡带东部荷包场构造,以评价近剥蚀带薄储层区产能为目的,具有支撑“十五五”建产区优选的重要战略意义。面对薄储层、高埋深、高应力和高套变风险的“一薄三高”挑战,针对较高套变风险,西南油气田公司组织实时施工研讨,及时优化调整,确保顺利实施。
一体化研究精细识别储层甜点,在定好井、钻好井的基础上,综合随钻、录井和测井资料恢复轨迹,并利用钻井显示和室内实验数据标定,建立区域三维地质模型、天然裂缝模型和三维地应力模型。在模型基础上,深入分析I类连续储层展布、储层品质及含气性,评价各段资源潜力;综合实钻、远探测声波和物探资料,识别天然裂缝发育情况,开展断裂滑移风险分析,评价各段施工风险;按照不同完井品质划分各改造段类型,奠定精细设计基础。
一体化逆向设计改造优质储层,基于前期一体化高产井培育实践经验,正向推演实现目标EUR的理想缝网形态,逆向设计实现理想缝网形态所需改造参数,确保不同类型改造段的精准改造。同时根据施工响应逐段迭代改造缝网模型,持续优化调整暂堵参数,全力保障改造效果。
一体化实施保障井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充分弘扬非常规精神,一体化团队后方有利支撑,依托FOC建立“小现场+大后方”一体化实施及跟踪机制,开展“段跟踪-段分析-段优化”。针对套变风险高、加砂困难等问题,及时高效定制优化措施,确保每一类施工参数符合要求,每一项调整措施成效显著,每一种入井材料质量过关。同时采用微物探、井筒听诊、广域电磁法等多种方式对储层改造效果进行实时监测,为工艺优化调整提供技术参考。
下步,西南油气田公司将进一步对该井进行跟踪评价,不断深化总结川中川南过渡带薄储层区高产井培育方法,为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