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四川省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空气已带着金属的灼热。攀枝花恒通钛业有限公司煅烧车间控制室内,技术员姜秀刚目光紧锁监控屏。一条平稳跃动的数据曲线无声流淌,那是天然气源源注入熔炉的证明。“它现在可是咱们的‘定海神针’。”姜秀刚指着屏幕,语气笃定。这份安心,是清洁能源天然气带来的。
钛白粉,被誉为“工业味精”,是涂料、塑料、造纸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的核心原料,其用量常被视为衡量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在恒通钛业,这条发展命脉曾因燃料问题而波动。“那时候,烧煤。”姜秀刚记忆犹新,“天没亮扒煤渣、盯火候,下工鼻孔塞满黑灰,工服都洗不干净。”更煎熬的是质量不稳——炉温起伏导致钛白粉白度、消色力等关键指标“打摆子”,“客户一投诉,心里就有个大石头,觉都睡不踏实。”这不仅是恒通钛业有限公司的困扰,更是整个行业提升品质、实现绿色发展的瓶颈。
改变的契机,是一条“蓝色动脉”的贯通。姜秀刚难忘第一簇天然气火苗在窑炉内跃起的情景:“嘿!蓝汪汪的,透亮!一点烟没有,温度表指针稳得像焊住了。”环境巨变同样直观:“现在你看我这身工服,下班还是干干净净。”他脸上舒展的笑容,是卸下千斤重担的写照,“那块‘心头石’,总算落地喽。”
在该公司负责人邓志的案头,封装精美的钛白粉样品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质量标杆”“环保模范企业”等证书交相辉映。在他眼中,天然气是一本清晰的“活账”。邓志细数其利:效率提升、能耗人工双降是其一;品质飞跃,R369、R389、R399系列产品支撑起近5亿元年产值,稳居攀枝花市企业50强第35位、钒钛企业20强第16位是其二;最关键的环保“生死账”——天然气近乎零粉尘、低硫排放的特性,让企业环保轻松达标,ISO14001证书和“环保模范”称号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通行证。
正因如此,天然气的稳定燃烧,成为锻造高品质钛白粉的基石。邓志展示明星产品R369的数据:“热值高且稳,控温精度准,烧煤时代想都不敢想。”正是这蓝色火焰的精准,铸就了R369在国内汽车修补漆领域的金字招牌。“客户说每批产品都如‘复制粘贴’,施工宽容度大,”姜秀刚眼中闪光,“这口碑,是每一方精准燃烧的‘蓝火苗’淬炼出来的!”
姜秀刚提到的“蓝火苗”来源于西南油气田公司。恒通钛业所在的钒钛高新区是攀枝花首个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园区,西南油气田公司每日为钒钛高新区25家用户提供气量47万方左右,累计为园区供气已超8亿方。今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年产天然气量预计将达到500亿方,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四分之一。
如今,在恒通钛业的车间里,那稳定跃动的蓝色火焰,彻底取代了昔日弥漫的煤尘。蓝火苗烧通的不仅仅是钛白粉生产线,更是一条更清洁、更高效、更可靠的绿色产业链,为钛白粉工业铺就了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