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从中国西北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如今,丝路古道正变成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能源大动脉。
今年7月11日,中哈双方在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州肯基亚克举行了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投产典礼,每年2000万吨的中亚原油将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就在前一天,中亚天然气管道单线主体焊接全部顺利完工,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单线通气。
原油管线规划能力5000万吨
中哈原油管道建设的最初设想始于2003年6月。当时,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协议,开始原油管道分段建设投资论证研究。
规划中的中哈原油管道全长3088公里,从哈萨克斯坦境内里海岸边的阿特劳出发,经过肯基亚克与阿塔苏,最终到达我国新疆的独山子,总投资为25亿~30亿美元,设计年输油量不低于2000万吨。2004年9月,管道一期正式开工,在次年的12月份管道即建成。
2006年5月25日,一股来自于哈萨克斯坦的原油抵达中石油新疆阿拉山口计量站。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条跨国输油管道——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正式开始对华输油,也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在一期每年1000万吨输油工程投产后,中哈管道二期工程接踵而至。
“在几条海外管道项目中,中哈管道是最顺利的,从动议到投产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中亚是仅次于中东的能源大宝库,但缺少出海口的地理因素导致外输渠道受限严重,中亚国家希望在俄罗斯管道之外,开拓另外的能源出口通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能源战略专家夏义善说。
中哈管道入境后,与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相连,原油最终运抵独山子石化。在独山子,中石油投资272亿元,开工兴建了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独山子石化工程建设已经完工,主要装置都已经全部建成,下一步即将点火投产。投产后,将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
在独山子石化,CBN记者看到一大排数十个银白色的巨型储油罐已经竖立在厂区外面。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那里储存的正是来自于哈萨克斯坦的原油。今后,独山子石化将担负起中哈管道原油的主要加工任务。预计下一步,独山子石化还将上马二期扩建工程。
天然气管线全球最长
在中哈原油管线之外,另外一条输气管线同样引人注目。中国历经10年的努力,先后与土、乌、哈三国签订了上游气田产品分成合同、天然气购销协议、政府间过境协议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修建中亚天然气管道摆上日程。
2008年6月,中石油正式开工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该管道起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边境,中途穿越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在新疆霍尔果斯入境中国全长1801公里,也是迄今全球规划上的最长的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在进入中国后,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最终将气送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在今年年底,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实现单线通气,年输气能力为45亿立方米,此后逐年增加,预计在2012年可达到管道设计的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中石油内部高层人士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中亚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还将扩建,预计会在原来的供气量上再增加200亿到300亿立方米。
夏义善说,中哈油气管线不仅仅是两条管线,还开辟了中亚的巨大能源市场。中哈之间能源合作的不断进展,将有力推动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中亚三国、俄罗斯这两大资源方将在中国形成竞争之势。中哈油气管道和中俄管道互为两翼,有力确保了中国的能源战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