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以煤补农,不少“煤老板”变成了“农老板”。
在正在召开的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五花八门的农产品吸引了很多的关注,人们也许想不到,相当一部分特色农产品的投资者是煤焦企业。
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连水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的焦炭产量减了30%,翅果油系列的产品反而增加了50%,给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增加了收入五千多万,这条路我们选对了!”
近年来,资源整合的趋势以及环保成本的增高,让不少煤老板放下煤化工;而山西四季分明的气候、地处黄金农业生产带的优势引起越来越多煤老板的兴趣。山西省孝义市的薛宇铭就当起了“鸭司令”,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结合当地玉米多、群众卖粮难、增收慢的现状投资近2亿办起了省内最大的肉鸭养殖及深加工综合型企业。
山西铭信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宇铭说:“经济效益要是和资源型企业比的话,没法比。但是带动了3000多名农民就业,我觉得比较值。”
近几年,山西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积极鼓励引导资源型企业转产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除运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提取煤炭转产资金外,还设立煤补农建设基金、鼓励煤焦企业拿出资金反哺农业。除此之外,政府在用地、用工、规费上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至2008年底,全省“以煤补农”资金已达110亿元,对山西财政贡献高达60%的煤焦及其相关产业领域已有610家企业创办和转产农产品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