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始,俄罗斯与乌克兰关于天然气的角斗白热化,殃及欧洲十七国,迫使欧盟出面调停。俄乌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欧洲能源安全问题,已对俄能源战略和俄欧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一、俄乌天然气之争的缘由
(一)俄乌天然气危机
2008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与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Нафтогаз)关于2009年供气合同的谈判,因双方立场各异,无果而终。俄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停止了向乌供气,这是俄第三次暂停向乌供气(2006年第一次,2008年3月3-4日,减少供气25%)。1月7日,俄指责乌截留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并停止经乌向欧洲输气。8日,俄总统向乌提出解决争端的6项条件。同日,欧洲委员会轮值国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开始穿梭于基辅和莫斯科,协调解决俄乌天然气争端。9日,普京在莫斯科与托波拉内克签署了由欧洲、俄罗斯、乌克兰三方代表参加的“建立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过境国际监察协议”。11日,乌克兰与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签署有补充条款的协议。12日,俄梅德韦杰夫总统命令,不接受乌签署的上述协议。
(二) 俄乌天然气之争由来
前苏联具有统一的天然气供气网络,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始终是乌克兰等其它独联体国家的输气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供货和过境运输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了笼络独联体国家,在能源供应方面对其采取优惠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状况相继发生了改变。本世纪开始,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能源贸易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俄曾多次与乌克兰商谈按欧洲价格供气问题,均因乌方提出各种理由一直未果。此次,引发俄乌天然气争端的主要因素是:
1、俄乌在天然气方面相互依存
欧洲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市场。2003年,俄向欧洲出口天然气1300亿立方米。2007年,俄向独联体以外国家出口天然气1365亿立方米。按照与欧洲签订的长期合同,2010年俄应向这一市场提供180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乌克兰作为俄向欧洲输气的主要过境国,约占俄向欧洲出口天然气总量的80%。乌每年需天然气800亿立方米,其中四分之三靠俄罗斯提供。前苏联建成的经乌克兰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输送管道在地缘政治角斗的背景下,成为乌拿捏俄罗斯的一张王牌。
2、经济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使乌克兰国家经济财政状况更加窘困,乌长期拖欠俄天然气货款,据俄天然气工业公司计算,截至2008年底,乌方拖欠俄21.18亿美元。乌克兰政府只能求助国际社会偿还俄债。金融危机同样也严重蔓延到俄能源企业,俄天然气垄断巨头-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股票暴跌。截至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资产已由3500多亿美元缩水至941亿美元,其外债靠国家支持偿还,公司不得不收紧银根,缩减项目,力保正常运行。
2008年,俄向乌出口天然气价格为179.5美元/千立方米,而向欧洲国家出口价格为40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yue。2009年,俄要求对乌出口天然气实行欧洲市场价格。俄方称,从中亚进口天然气价格为340美元/千立方米,在给乌的报价中已考虑上述成本、运费以及乌方的利益。乌方则提出在提高天然气过境运费的基础上,接受价为325美元/千立方米。双方对天然气价格及过境运费的争议,从市场经济的原则角度也是不可能成交的。
3、政治因素
俄乌天然气冲突的直接原因在经济层面,也还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因素。近两年,乌积极要求加入北约。在俄格战争中乌背着俄向其对手提供军火和专家,使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在欧洲,乌一直挑拨破坏俄与欧洲的关系。俄反对乌加入北约,乌对欧盟保留乌加入北约的态度不满。近日,乌克兰与美国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这也激怒了俄。俄还企图利用金融危机,在能源问题上压乌,迫使其软化立场,调整对俄政策,推动乌改变本国政治生态,改变政权结构。乌国内大选临近,总统和总理斗争激化,双方都想利用能源牌为自己争取选票,乌已面临经济和政治双重危机。
二、俄乌天然气争端的影响
(一) 欧洲成为俄乌斗气的受害者
在寒冬季节欧洲17国被断气,雪上加霜,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欧洲每年进口的天然气中,40%依靠俄罗斯提供。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国家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数量及占本国年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德国进口345亿立方米,占比42%;土耳其进口234亿立方米,占比67%,意大利进口220亿立方米,占比28%,英国进口152亿立方米,占比16%,法国进口101亿立方米,占比24%,匈牙利进口75亿立方米,占比60%以上,捷克进口72亿立方米,占比80%。东欧国家对俄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更高,斯洛伐克需要的天然气几乎全部从俄进口,保加利亚-92%从俄进口,波兰-50%依靠俄,克罗地亚,马其顿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度亦很强。
此次天然气危机,欧洲国家深受其害,加剧了对欧洲能源安全的担忧。对加快实行能源进口多元化的紧迫感上升,促使欧洲一方面加快修建俄直通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同时也将更为重视辟新的天然气货源。
(二)欧洲国家对俄态度更为现实
长期以来,欧洲国家在俄乌斗气方面始终偏袒乌,一味指责俄搞能源讹诈,但此次态度已有所调整。截至1月11日,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因中断向欧洲供气已损失约8亿美元。而从长远看,俄已有所斩获。在这场争端中,俄坚持市场准则和公平原则,策略也较为合理。以往斗气,俄比较被动。此次,俄事先通报欧洲,重视做欧洲国家的工作,尽量征得其理解。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考虑到对俄能源依赖的现实,欧洲国家不情愿再看到其已衰退的经济因缺少能源而雪上加霜,因此对俄的表态也是克制的。可以说,俄巧妙地重视和利用了欧洲的因素。
(三)乌克兰在欧洲的形象大打折扣
乌克兰既想摆脱俄罗斯加入北约,又想要俄给予能源价格的优惠;既不按照游戏规则办事,又私下截留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想利用能源挑拨俄与欧洲的关系。乌停气的结果使其自身形象受损,已被大多数欧洲国家视为麻烦制造者,这将增加其加入北约的难度。
(四) 俄乌将守住底牌
乌克兰境内的天然气输送管线是乌能源和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俄目前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主要途径。如这一管线报废,谁都难以承受损失。对俄而言,失去欧洲能源市场,将丧失欧洲这个其资金和技术来源的最大贸易伙伴,也将挑战俄在欧洲天然气市场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并波及俄欧关系。因此,俄乌两国虽有利益之争,但都将保持克制,寻求妥协,守住俄乌间的合作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