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可采储量是评价油田开发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可采储量分为技术可采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
技术可采储量是指现有技术条件下所能获取的最大油气产量,强调的重点是产量最大化;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在一定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油田开发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时的油气产量,强调的重点是经济效益最大化。
目前,加强油藏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已经成为全球各大石油集团的共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油气资源管理机构和石油公司也开始将储量的关注重点从技术可采储量转向经济可采储量。
经济可采储量走上历史舞台
由关注技术可采储量转向经济可采储量,对石油公司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技术可采向经济可采的转变,体现了石油公司储量资产化的管理思维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石油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意识不强,企业预算表现出明显的预算软约束特征。储量管理方面,石油企业一直用探明储量衡量勘探成果,用技术可采储量衡量开发效果。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石油企业经营活动开始步入国际化轨道,储量资产化管理日益重要,而实现储量资产化管理目标的基础环节,就是对经济可采储量的认识和评价。
另一方面,关注经济可采储量有助于增强国内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需求强劲,为满足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中国的石油公司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需要。
在世界经济越来越开放的今天,石油企业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必将面临众多国际石油公司的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改变管理思维,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惯例去评价和管理储量。
经济评价影响因素众多
目前,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现金流法、经济极限法、边际分析法、类比法等,各个方法均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对储量进行评价,都会受到油藏质量、开发水平、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
油藏地质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油藏埋深、油层厚度、原油黏度及油田的经济地理位置,对油田经济可采储量具有直接影响。正常情况下,油藏地质条件好、单井产量高及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油藏,经济可采储量大,经济效益好。
科研生产和管理人员对油田生产指标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经济可采储量评价工作的质量。合理、准确的产量预测是储量经济评价成功的核心环节。一般情况下,研究人员对油藏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对生产指标预测准确性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不断论证和测算,特别是对于勘探开发新区,初期的计算结果可能出现很大偏差,或者计算的经济可采储量只是一个范围值。
经济可采储量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价格变化对其影响较大,不同的价格水平会导致相同地区的储量评价结果大相径庭。从近几年油价变化情况看,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太多,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因素等诸多方面,且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油价变化的主导因素,因此,预测和把握油价变化趋势的难度较大,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延续,无疑会增加石油企业经济可采储量评价工作的难度。
在系列影响因素中,产量和价格是最为敏感的因素。科学、准确地预测开发系列指标以及国际油价至关重要。同时,受不同地区、不同开发阶段和不同地质特点影响,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价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开发前和开发初期阶段计算的可采储量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逐渐缩小,到开发后期时,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相等。
经济评价应保持动态特征
石油企业对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价和管理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储量管理过程中,石油企业应积极、全面地推动技术可采储量管理模式向覆盖勘探开发全过程的经济可采储量管理模式的转变,在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计划、立项、投产、统计和评价等环节,始终贯彻经济可采储量的管理原则。
资源管理部门和石油企业应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实施,注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尽可能与国际石油界的惯例和标准接轨。只有标准统一,企业在对国内外储量进行经济评价时,才具有现实的比较基础,才有利于实现石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投资决策。
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有多种。现金流法适用于各类油田,计算精度较高,但所需参数较多,工作量大,一项参数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评价工作;经济极限法所需参数少,计算方法简单,适用于用动态法标定技术可采储量的油田;边际分析法建立在准确的动态成本预测基础上,适用于各种油田;类比法适用于地面、地质和油藏条件比较相似的油田。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应结合被评价油藏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应协调好计划、财务、勘探、开发和经济研究各部门的工作,加大各部门配合力度,按照科学、合理、客观的原则进行。
由于价格、成本等因素具有敏感性和易变性特点,石油企业经济可采储量评价工作也应保持动态性。换言之,对于可采储量的经济评价工作,原则上每年都应进行,若遇到油价大幅波动等特殊时期,应对评价工作进行灵活处理,保持动态跟踪,随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