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发展,可谓一年一个变化。管道布局从一条主干线到管网纵横相连,途经的省市自治区由10个变成14个,运营里程从4188公里增至8959公里,输气能力从90亿立方米增至170亿立方米,天然气销量从43亿立方米增至202亿立方米。一系列数据见证了其快速成长的发展轨迹。
《易经》言: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用于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特别合适。
“十一五”期间,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发展,可谓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台阶。管道长度不断增加,年输气量不断增大,安全运营天数不断增长……一系列数据见证了其快速成长的发展轨迹。
枝干纵横 果实密布
如果说“十五”期间是西气东输管道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从出生成长到发展壮大的5年,“十一五”则是西气东输管道由1条主干线到建成安全供气网络的5年。
5年间,“单藤挂葫芦”变成“枝干纵横,果实密布”。
“十一五”开局时,西气东输公司管辖着4188公里管道和43座工艺站场和153座阀室。当时,冀宁联络线刚刚贯通,淮武联络线开始建设,170亿立方米增输工程处于启动阶段。人们所说的“西气东输”还仅泛指横贯中国东西的西气东输主干线。
而如今,西气东输管道远不至此,包括1条主干线、3条联络线(冀宁联络线、淮武联络线和西二线中卫至靖边联络线)、3条支干线、13条支线和长宁线、兰银线。还有金坛和刘庄两座地下储气库、26座压气站、57座分输站及清管站、280座阀室和亚洲最大的南京计量测试中心。它途经的省市自治区由10个变成14个,供气范围也从华东地区一直覆盖到华北和华中地区。它还成功将塔里木、柴达木、长庆、川渝四大气区联网形成一个供气网络,实现了供气资源多元化和输配系统网络化。
增加里程 延伸责任
西气东输主干线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天然气基干管道。“十一五”期间,为提高安全运营管理水平,中国石油围绕这条基干管道,构建了一张安全供气网络。
2005年年底,西气东输运营的管道里程是4188公里,而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增至8959公里。新建管道包括冀宁管道配套支线、淮武管道、山西沁水煤层气管道、江都至如东LNG管道、甪直至宝钢管道、临沂至日照管道以及新增的4条支线等。新建管道超过2500公里。
当然,增长的不仅仅是长度,更是责任和压力。西气东输管道同时承担着我国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供气任务,安全供气责任重大。随着冀宁、淮武联络线特别是西二线的建成投产和下游用户的增加,西气东输的管道长度和管理范围不断扩大,供需矛盾愈加突出,管线老化、违规占压、自然灾害和第三方破坏等,给管道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由于狠抓安全环保责任制,全面推进体系建设,开展国际安全评级,“十一五”期间,西气东输安全管理在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系统处于领先水平,也因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上海世博会等活动期间实现安全供气而多次受到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嘉奖。
提量增输 缓解压力
“十一五”初期,西气东输东段年输气能力是90亿立方米。面对快速增长的天然气市场需求,西气东输打破原有计划,未雨绸缪规划新蓝图:加快压气站建设和投运,提高输气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天然气供应。
2005年9月15日,新疆鄯善站和甘肃古浪压气站开工,打响了西气东输增输工程第一炮。该工程是在西段2500公里管线和已有10座压气站的基础上,新建14座站,扩建8座站,增加24台压缩机组,将西气东输年设计输气能力由120亿立方米升至170亿立方米。
2007年,西气东输提前两年超过设计输量120亿立方米,达到130亿立方米。去年12月31日,西气东输全线22座压气站全部投产。主干线年输能力达到170亿立方米,增输50亿立方米。
同时,金坛和刘庄地下储气库已经形成库容4.7亿立方米,基本能满足西气东输季节应急调峰要求。淮武线增输工程(潢川压气站)的成功投产,使淮武管道输气能力由原设计的每年15亿立方米增至22亿立方米,再加上刚刚投产的西二线东段管道,两湖地区紧张的供气局面大大缓解。同时,冀宁管道增压工程——泰安压气站,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应急机组将点火投产,向山东管网供气。这些都将极大缓解近年来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
快速成长 跻身一流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对“十一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全面推进一流的天然气管道与销售公司建设,把西气东输管理成为世界一流的能源大动脉。
5年间,西气东输天然气销量始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除向主供用户销气外,还向陕京线、忠武线转供1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
2006年年初,西气东输共有用户35家,那时的分输站场仅有27座。如今,分输站已增至73座,用户量达141家。天然气销量也由2005年的43.6亿立方米增至今年的202亿立方米,累计销售天然气796亿立方米。
同时,去年9月15日投产的山西煤层气管道,将煤层气注入西气东输管道。今年12月投产的西二线东段中卫至黄陂干线,又将中亚天然气源源不断送入西气东输管道。
5年间,西气东输工程通过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建设一流管道和培养一流队伍,科技含量、技术标准、建设水平和队伍建设均达到世界同类先进管道标准。“把西气东输管理成为世界一流的能源大动脉”,已初步变为现实。
国际燃气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燃气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燃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燃气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