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今年前5个月,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开县作业区五百梯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5.6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我们连续超额完成气矿天然气指标的第10年。”6月24日,调度室里,一路上扬的曲线让开县作业区经理曹世昌脸上写满自豪。
这个步入暮年的老气田,在产量逐年递减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年年超产的“逆生长”的?
“气衰”遭遇低渗区:采不采?
开县作业区是重庆气矿的“气老大”。它坐拥五百梯气田,6口日产20万立方米以上的生产气井与其他53口气井并肩作战,为作业区带来410万立方米的日产量。
天东10井是开县作业区第一口天然气生产井。1992年,20万立方米的日产量让它威风一时。到2004年,“气将军”初显老态,产量比投产时下降66%。随后,其他气井也相继进入“迟暮”。2010年,开县作业区共有10口生产井进入措施生产,“气老大”一时间“气喘吁吁”。
产量如果一直递减,生产就会出现被动局面。怎么办?尽快完成新井勘探开发,找出“新气”填补产量缺口。而在五百梯气田的两端,是地层渗透率低、天然气难以流动的“实心石”。
这高难度的“宝贝”到底采不采?作业区内部起了争议:采?2005年曾在低渗区打过井,耗资千万元,却没能带来预期收益。不采?短期内再去哪里找可开采的新气藏?天然气产量每年大幅度“滑坡”怎么应对?
超长井筒穿越地层:“突围”五百梯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十字路口,重庆气矿做出决定:创造条件挺进低渗区。
深化地质认识,重庆气矿以精细气藏描述技术为支撑,通过储层地质建模和剩余储量分布描述,精选井位目标,大力推广定向井、水平井、大斜度井和分段酸化等技术,井筒穿越储层长度增至原先的50倍以上,单井日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提高了低渗储量的动用程度。五百梯气田成功“突围”。
“从前打垂直井,采出量大部分是地层条件说了算。如今,我们通达创新钻井技术掌握了开采的主动权。”技术干部唐兴波对当年攻克制约瓶颈记忆犹新。
2010年5月6日,开县作业区第一口大斜度井007—X2井在五百梯气田投产成功。深藏于气层底部的低渗储量,突破岩石囚禁,通过“呼吸道”畅快地向地面释放,日产量达到20万立方米,让开县作业区重新登上高产舞台。
唤醒沉睡“气龙”:解放低渗区
在五百梯低渗储量动用获得成功后,开县作业区进一步拓展勘探领域,叩响巫山坎和五里灯构造“地宫”大门,低渗区储量呈现喜人数字。
2010年年底,开县作业区年产量12.57亿立方米,与2009年持平;
2011年,3口低渗井的产出支撑开县作业区天然气年产量站上15亿立方米平台,并跃居重庆气矿天然气产量榜首;
2012年,这一数字继续上涨至15.39亿立方米。此时开县作业区已拥有21口低渗井,成为重庆气矿第一个在低渗区取得开发突破的作业区。低渗区气井以年产6.57亿立方米的气量,占据作业区总产量的43%。它用事实告诉人们:高产并不是奇迹和偶然,技术才是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