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但目前国际石油天然气价位较低,应加大战略储备力度,并在规划纲要(草案)中有所体现。”3月7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总经理谢文彦在新疆团组讨论的发言引起在座代表的强烈共鸣。事实上,在今年两会上,抓住低油价机遇,加大油气储备建设力度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之一。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5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估计为5.43亿吨,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60%,天然气全年表观消费量预计为191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上升至33.7%。
与不断攀升的油气消耗量相比,我国战略储备规模并不匹配。从国际能源组织规定的各成员国保留90天的石油储备标准来看,截至目前我国原油储备国储、商储仍低于国际标准。而美国却拥有相当于155天的石油储备量,日本拥有相当于160天的石油储备量……
在天然气储备方面,我国目前仅开展部分地区盐穴、LNG区域天然气调峰的建设工作,尚无实质战略意义的天然气储备基地。相关资料显示,天然气储气调峰规模至少应达到10%以上,美国和俄罗斯地下储气库总工作气量分别占年消费总量的17.4%和17%(不包括战略储备气量),而我国储气库调峰能力仅占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7%,应急调峰能力十分有限。
在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监局局长刘新胜看来,国内油气储备不足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极为不利。“一方面石油、天然气供应量的变动,如国外工厂停产导致气源断供,直接影响中国的能源和石油石化产业生产, 甚至危及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国家安全。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价格的持续波动,会造成经济形势的动荡。而战略储备利用储备体系或投放或购进,可以均衡供应,调剂余缺,可以调控油价,平抑价格波动,及时维护国内石油市场的秩序。因此, 建立大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除了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加大油气储备也是我国在国际油气市场上争夺定价话语权的重要筹码。“我国是油气消费和生产大国,然而在国际油气定价上,话语权长期缺失,这是不正常的,油气储备不足是重要原因。如果我们手中拥有更多的油气,就能够争取到反映我国市场真正供需变化的价格。”谢文彦表示。
国际油价高时,加紧建设油气战略储备成本高企;可如今国际油价气价双双走低。在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集团董事局主席薛光林看来,现阶段正是我们国家加快建立油气战略储备的大好时机。
低油价下的油气战略储备之路该如何构建?薛光林认为,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加入到油气储备队伍中。一是要突破体制限制,充分利用现有民间储油设施,把符合一定条件和实力的社会储油设施纳入国家战略储备体系之中,迅速提升储备能力。二是国家通过设立专项石油产业基金,大力支持和鼓励民营石油企业服务国家,在海外收购油气资源及生产区块,利用民营油气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灵活优势,走出去,拿进来,储起来,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建立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三是在石油储备与消费领域,鼓励具备一定实体产业链和国际国内石油市场运作经验的民营石油企业,创新石油储备模式,利用“互联网+石油产业链”,改变原先的单纯现货储备模式,以现货加纸货相结合、储备和消费相结合的模式,发挥专业运营优势,利用创新的“众储”商业模式,集合大众资源,实现藏油于民。
在推进我国油气战略储备建设的道路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刘毅军认为还存在着制度规范不够完善的问题,制约了油气战略储备的加速推进。加快油气储备建设,一方面要适时“放”,激发政府、国企、民企共同投入油气储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还要加紧“管”,构建统一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为油气储备建设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行政规范。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建议,要加快石油储备立法,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一是督促企业把握低油价时机,建立企业义务储备。二是坚持集中统一管理,明确石油储备管理体制机制。借鉴国外设立石油储备执行机构的通行做法,保障石油战略储备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