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试采满月,可燃冰这种过去“可望而不可及”的非常规能源被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可燃冰试采自5月10日点火测试以来,试采总产气量达到21万立方米,平均日产6,800立方米。有分析认为,中国将有望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新华社6月10日报道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通报表示,截止至6月10日下午,可燃冰产气过程平稳,井底状况良好,获得各项测试数据264万组。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中国是全球首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我国成功试采可燃冰 领跑世界
之前,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曾宣布,我国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党中央、国务院还为此发来贺电,给出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可燃冰到底长啥样?为何“冰”可以燃烧?开采成功,是否意味着它可以替代煤炭和石油,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呢?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在全球分布非常广,资源量大,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和试开采工作,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都在科研攻关,国际竞争非常激烈。
美国、加拿大在陆地上进行过试采,但效果不理想。
日本于2013年在其南海海槽进行了海上试采,但因出砂等技术问题失败。2017年4月在同一海域进行第二次试采,第一口试采井累计产气3.5万立方米,之后于5月15日再次因出砂问题中止产气。
韩国、印度、印尼等国家也制定了可燃冰试采计划。
有报道称,在2030年以前,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将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这被认为是一场“碳氢化合物革命”。
如果汽车能够加入“可燃冰”,那么理论上100升“可燃冰”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
油气价格“崩溃”。
中国海域可燃冰调查工作起始于1999年,中国国海洋地质科学工作者于2017年5月在珠江口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
试采可燃冰,我国使用的防砂技术、储层改造技术、钻完井技术、勘查技术等走在世界前沿的技术,均来自于自主创新。
我国的突破,对于全世界而言具有可参考和借鉴的价值。而且它将可能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的、由我国引领的新一轮“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