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从
大庆油田采油七厂了解到,科研人员根据自身需求对
压裂增能吞吐技术进行优化简化和技术改进,开展了更加适合外围
油田开发特点的小排量低压力补液增能技术试验。虽然在技术层面上相当于从“飞机大炮”换成“小米加步枪”,但拥有了更好的技术适应性和成本优势。
压裂增能吞吐技术,具有地层能量补充快、剩余油驱替和置换效果好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是一项新兴的油田开发技术。今年上半年,大庆采油七厂完成了9口井的压裂增能吞吐技术试验,井组平均日增油5.5吨,累计增油1306吨,取得了非常好的试验效果。
“目前这项技术已初步见到增油效果,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工艺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给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带来了困难。特别是施工成本较高,平均单井达到200万元以上,这对于我们储量丰度较低的外围低渗透油田来说,会降低这项技术的经济实用性。”大庆采油七厂工程技术大队综合室沈强说。
为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在压裂增能吞吐试验开展的同时,进行技术本地化研究,并探索形成一项新技术——小排量、低压力补液增能技术。
据了解,原来的压裂增能吞吐试验关键技术就是作为能量补充剂的驱油剂注入技术。而他们研究的新技术充分考虑了外围油田地层渗透率低、能量扩散困难这一实际情况,将注入方式由原来大排量、高压力、快速度变为小排量、低压力、慢速度,这样就可以通过延长注入时间来扩大驱油剂的波及体积,从而确保能量的补充效果。
与此同时,简易的橇装式调剖泵地面调配工艺取代了原来复杂的地面大型储液池混配工艺,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施工工艺的技术难度,让采油厂自行组织施工成为可能,而且使得施工征地面积由原来的1.3万平方米缩小到现在的不足3000平方米。
“如果把常规的压裂增能吞吐技术比作‘飞机大炮’,那么我们改进后的小排量低压力补液增能技术就是‘小米加步枪’。”大庆采油七厂工程技术大队综合室主任候志欣说,“虽然在技术上没有压裂增能吞吐那么先进,但完全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和成本优势。”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开展两口井的小排量、低压力补液增能技术试验,初步测算施工成本仅相当于原压裂增能吞吐技术试验的1/2。据了解,科研人员今年将开展12口井的新技术现场试验,跟踪评价试验效果,进一步提升技术的适应性,降低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