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船在澳大利亚港口装载天然气
9月20日上午,我国首个对外公开提供的进口
LNG窗口期产品,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成交,成交量为一船液化天然气(LNG)(约1亿立方米)。此次窗口期产品提供方为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产品成交方为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与龙口胜通能源有限公司联合体。
就在这一天,新华社、路透社、中国能源网、LNG世界新闻网等国内外媒体及网站进行了大量报道。从报道中可以看到,我国首个对外公开提供的进口LNG窗口期产品———约1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被国内两家公司“收入囊中”,除了央企旗下的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另一家则是我市的一家民营企业———龙口胜通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通能源)。
一家从事
新能源经营的民营企业,靠什么在全国
能源行业拔得头筹?而拿下首个进口LNG窗口期产品,又将给胜通能源带来怎样的“利好”?9月26日,胜通能源董事长张伟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含金量”。
抢抓机遇 靠实力与智慧制胜
机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在机遇面前,抢先一步便是制胜一招,而胜通能源便捷足先登,出手不凡。
首个进口LNG窗口期产品,是中国海油基于在天然气产业的多年积累与实践提出的全新商业模式,旨在利用集团全盘运作优势和团队优势打造“共享模式/平台模式”,为用户提供覆盖进口LNG全流程的贸易服务,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天然气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对于“中字头”央企的改革动向,近年来致力于全国市场拓展的胜通能源敏锐地抓出了这条看似平常的“资讯”,紧锣密鼓地开展市场调研。首期试点公告发布后,在国内石化行业引起极大反响,众多企业申请竞拍。竞拍有规则,更有资质审核,而且十分严格。张伟介绍,正式敲定前,有近10家买家提交了资料,经过一轮资格审核和筛查后,只有5家企业顺利进入竞价环节,胜通能源和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石油)联合体位列其中。
胜通能源脱颖而出,赢得竞拍入场券,靠的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牵手央企组成联合体。而能得到央企的青睐,最终成为其终端合作伙伴,胜通能源靠的是实力:在产业链上游同国内多家大型天然气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在中海油全国大部分接收站均可提货;拥有300余台危化品自有车辆,运力规模占据国内领先地位;在产业链终端,公司同时经营LNG加气站、企业点供、调峰储备站等业务, 拥有自有点供终端和长期稳定客户。
正是长期积累的产业链经营优势,尤其是下游分销以及中游物流配送优势,让振华石油在竞拍两周前果断选择胜通能源作为合作伙伴。
众多利好 形成采存运销完整产业链
9月20日,胜通能源和振华石油进行了网上挂牌竞拍。张伟回忆说,竞拍底价0.1元/方,每次加价幅度0.005元/方,在公布竞拍价格后,各方开始了激烈角逐,最后以 0.265元/方成交。在41轮的竞拍之后,胜通能源与振华石油联合体成功摘单,拿下约1亿立方米、货值3亿多元的进口LNG订单。
本次竞拍,抢得的不仅是第一单,更重要的是企业拥有了海外采购权和LNG接收站租赁权。9月10日,竞拍10天前,胜通能源同振华石油高层赴新加坡开展气源采购谈判,双方同美、英、法等众多国际能源贸易商和资源开发商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获得了性价比、供货期、运输结算等方面的最佳气源。张伟告诉记者,公司可以通过中国海油或是自行从国际市场采购LNG,租用中国海油接收站存储,这样就形成了采购、存储、运输、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不仅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保供,有效稳定了市场和客户信心。
该期船货预计于今年10月下旬到港粤东LNG接收站,提货时间窗口总计45天。客户可结合自身需要,以液态和气态两种方式,在中国海油所属的粤东、福建、深圳、珠海、浙江、天津等多个LNG接收站资源点提气。
相关链接
LNG窗口期是指三大石油公司在长期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罐容富余、卸船时间允许、上下游需求匹配,可以接收一整船LNG额外气量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