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2日,迪那2-6井因井筒堵塞而大修作业后,测试日产油38.88立方米,日产气36.7万立方米,产量低于邻井,再经过量身定制的酸化解堵工艺后,日产油54.86立方米,日产
天然气51万立方米。
库车山前超深埋藏的致密砂岩微裂缝储层,形如压实挤死的海绵,属于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塔中、塔北地区的碳酸盐岩非均质性极强,分布规律类似于一个个螺蛳壳。储层开发多以水平井沟通多个缝洞体,井眼从缝洞体上方以“蹭头皮”的方式穿过,避免发生井漏,后期需要开展酸化
压裂作业,开辟油气通道。
优化酸化配方,改进压裂工艺,是压裂成败的关键。只有对压裂液的密度、黏度、耐高温和抗剪切性能等多个项目全面精确检测,进一步优化酸化工艺技术和酸液配方,才能确保现场施工万无一失。
今年年初以来,科研人员拓展流动实验车检测功能,增加压裂液挟砂与破胶实验项目,将室内检验项目搬至井口,使制液体样品实现由远程送检到就地检测的转变,检测周期由2天缩短至4个小时,极大地增强了检测的时效性和施工的及时性。
摸透习性,精准施策。针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裂缝性砂岩储层,
塔里木油田开展地质力学特性分析,在摸透储层习性的基础上,确定了采用网状裂缝压裂的工艺思路,并对压裂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形成缝网改造工艺技术,包括缝网压裂和缝网酸压。核心技术是充分激活并利用天然裂缝,形成高导流缝网,等同于为油气开辟高速路网。克深605井首次实现大力缝夹角条件下缝网压裂的技术突破,天然气日产量由16万立方米提高至40万立方米。
因井制宜,针对台盆区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水平井全通径分段酸压工艺等特色技术,满足不同井型、不同储层特性的碳酸盐岩储层改造需求。在塔中12-H7井分10段19簇开展大型加砂压裂作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实施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装上一双透视眼,以便实时监控压裂施工过程中裂缝扩展情况,及时有效评估压裂效果,确保分段压裂获得高产,为塔中志留系水平井的分段体积压裂技术进步蹚出一条新路。
地质力学研究精细化,酸化压裂技术成熟化,有效破解超深环境下“一缝”“一洞”两大掣肘难点。截至目前,库车山前采用缝网酸压65井次,增产5倍,采用缝网压裂10井次,增产6.3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采用垂向酸化、深度酸压、转向酸压和控水酸压等技术,累计应用800余井次,工艺有效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