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贸易格局的变化反映着全球能源体系整体发生的深刻变革,从一系列线索和表面现象,体现着背后的深层内在逻辑,因此,对世界各国能源贸易发展变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今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编者
近日,国际能源领域权威期刊Energy《能源》刊载题为“Dependency network of internatio
nal oil trade before and after oil price drop”(油价下跌前后国际
原油贸易依赖网络分析)的文章,对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贸易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格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文章综合运用统计学、复杂性科学、网络分析方法等多学科的知识,立足国际视野,从国家、全球两个层面分析了2014-2017年原油贸易网络中的国家关系,是一项关于新常态下国际原油地缘政治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为理解当前原油国际贸易形势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参考。记者跟随线索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开发战略规划研究所的两位作者安琪儿、张虎俊。
为什么通过各国原油进出口贸易可以分析出一些深层次的战略影响和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国际石油形势纷繁复杂。美国从过去最大的进口国逐渐走向能源自给,俄罗斯在美国能源独立的潜在影响和欧美对俄经济制裁的制约下,石油进出口剧烈波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成为石油进口增长的主力,油气贸易向东转移的格局日渐显现。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国际原油贸易形势充满不确定性。
只有系统掌握国际原油贸易格局,厘清油价下跌前后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变迁,才能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构建稳定高效的贸易关系提供决策基础,指引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落地和地区选择。
国与国之间隐形的政治关系是形成当前贸易格局的内在驱动。因此,要系统考量原油国际贸易形势,不仅要考虑特定国家与国之间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情况,还要从全球的视角综合考虑所有国家之前的贸易关系,更要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结合各国的利益和战略,以此理解当前国际原油形势的深层次原因和未来走向。
我们知道目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团队正在进行相关研究工作,这些研究结果如何?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团队采用国际关系学领域中最为前沿的点向交互信息理论(PMI),将全球3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原油生产贸易情况,纳入到统一的分析体系中,构建了完整的全球原油动态贸易系统,透过纷繁复杂的数据表象,挖掘出隐性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原油战略选择。
近日,国际能源领域权威期刊Energy(《能源》)刊载题为“Dependency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oil trade before and after oil price drop”(油价下跌前后国际原油贸易依赖网络分析)的文章,对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贸易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格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文章综合运用统计学、复杂性科学、网络分析方法等多学科的知识,立足国际视野,从国家、全球两个层面分析了2014-2017年原油贸易网络中的国家关系,是一项关于新常态下国际原油地缘政治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为理解当前原油国际贸易形势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参考。
目前,按照现在原油贸易的发展变化都形成了哪些有鲜明特点的趋势?
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地理因素弱化,五大集团形成。在各国利益格局的作用下,原油贸易网络中存在以贸易大国为主体、与其关系紧密的国家共同组成的贸易集团,且集团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例如,在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之后,原油贸易集团结构出现了转折点。为了研究此轮油价下跌对国际贸易集团的影响,对2014年的集团结构和2017年的集团结构进行了对比。
2014年上半年,原油贸易网络中有4个集团。最大的集团包括北美和欧洲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西班牙、英国和荷兰。第二大集团包括欧亚国家,如俄罗斯、法国、德国、瑞士和波兰。第三大集团主要是亚洲国家,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石油巨头沙特也在这个社区。最小的社区包括许多非洲国家,如南非、加纳、赞比亚、莫桑比克和卢旺达。由此可见,此轮油价下跌前,地理位置是石油贸易依赖的主要原因,这符合国内外学者们对当时原油贸易关系的论述。
研究结果形成了什么特别的启示?
2017年,国际原油贸易集团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北美主要国家在油价下跌后成为一个新的集团。这说明页岩油气革命后,北美国家在石油自给自足方面取得了进步,北美国家与其他国家的依赖程度降低。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俄罗斯离开了原来的欧亚集团,进入波兰、阿塞拜疆等国家所在的集团。这是由2014年以来对俄罗斯实施的严厉的欧盟和美国经济和政治制裁造成的。总体来说,2017年国际贸易网络共有5个集团,每个社区的国家数目基本一致,集团结构变得平均。每个社区中最大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荷兰、法国、沙特和俄罗斯。
政策启示:贸易集中度偏高,负依赖指数指明了进口潜力。
能否以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
美国摆脱对传统石油出口国的依赖,构建新型贸易伙伴。自从美国发生页岩油气革命以来,其石油贸易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促进能源自给自足的同时,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和其他美洲国家等周边国家建立了稳定和长期的贸易友谊。这些国家供应质优价廉的原油,已成为美国能源自给的后花园。其中,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加拿大,美加之间始终保持了稳定密切的贸易友好关系。
与此相反,由于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和持续不断的地区冲突,美国对中东和非洲传统产油区的依赖显著减少。例如,美国和沙特的贸易依赖指数从2014年的0.16降至2017年的0.06。
俄罗斯与贸易伙伴依赖度因油价下跌和经济制裁走低,现已基本恢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之一。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和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制裁。在持续的制裁和低油价的压力下,俄罗斯的油气工业经历了困难时期。俄罗斯政府通过改革和调整不断适应环境,不断恶化的社会和经济趋势已经得到遏制,复苏增长已经显现。
在上述背景下,2014年以来俄罗斯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经历了U形曲线;从2014到2016年上半年迅速下降,然后逐渐恢复。例如,2014年美国与荷兰的贸易依赖指数是0.34,2016年上半年降至0.17,2017年恢复至0.50。俄罗斯与德国、波兰、白俄罗斯、芬兰和瑞典等主要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指数也呈现类似模式。由此可见,俄罗斯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受油价和制裁影响较大,现已基本恢复。
沙特与美国以外其他出口国关系稳定。沙特拥有无与伦比的石油储量、生产能力,并以此建立了世界石油市场的调控能力,长期以来都是国际石油贸易的重要力量。尽管油价自2014年年底以来大幅下跌,但沙特仍保持了较高的石油产量和出口水平。
沙特的
石油出口高度集中。从2014年到2017年6月,沙特向日本、美国和印度出口的石油比例分别高达25.3%、24.1%和15.9%。沙特与大多数合作伙伴之间的依赖在2014年至今是稳定的,但与美国除外。沙特到美国的贸易依赖指数从2016年的0.16降至0.00,然后略有上升,达到0.06。从沙特到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基本稳定。例如,沙特与日本的贸易依赖指数从0.35上升到0.46,与印度的贸易依赖指数从0.16小幅调整到0.13。由于交通距离较长,沙特与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之间的依赖指数始终为负值,尽管贸易量很高。
正在发生的格局性变化有哪些?
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贸易形势最重要的变化是北美页岩油气革命引起的产量增长对北美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依赖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西半球石油供应在世界原油市场中日益重要,中东的战略地位将相对削弱。
原油贸易依赖指数显示了点对点交易的依赖性和偏好,体现出实际贸易流量与预期贸易流量之间的差距,可以用来寻找潜在的贸易伙伴。例如,墨西哥和印度之间的依赖指数为-0.32,这表明墨西哥对印度的实际原油进口远低于预期。
对原油进口国而言,依赖指数为负反映出从该合作伙伴进口更多原油的潜力。对原油出口国来说,情况恰恰相反。鉴于北美国家石油产量急剧增长,许多石油进口国与北美国家之间的PMI指数为负值,北美是一种被低估的石油进口资源。此外,中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依赖指数为负值,说明有从北美国家进口更多原油的潜力。
另一方面,美国的进口下降为印度和中国等石油消费国的进口增加留出了空间,这将有助于进口中心继续向东转移。对进口国来说,虽然进口来源日益多样化,但对少数几个国家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鉴于供应结构已发生变化,进口国必须与加拿大等北美新兴出口国发展合作关系,并加强与伊拉克、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与美国依赖关系较弱的国家的关系,以开展多边外交合作,并进一步扩大进口来源。
美国与贸易伙伴贸易额及影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