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春满大地,渤海湾微风和畅,海鸟纷飞。4月下旬,一行设计人员与业主代表站在渤海湾,手持图纸,举目远眺。他们正在为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外输管道踏勘,现场查看线路路由难点近10处,对生态保护区、河流穿越点、站场等难点段等仔细查看,探讨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
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是我国重点输气工程,它横跨京津冀三地,包括接收站、码头、外输管道三部分。外输管道全长224公里,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为1219和1016毫米两种,沿线设置7座站场,由管道设计院负责可研、初设和施工图设计,管道建成后将与我国管网实现互联互通,每年最高可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的天然气45亿立方米。
这是一项符合绿色发展的惠民工程,管道设计院高度重视,选派精兵强将加入到可研初设过程中。然而,项目并非一帆风顺。
去年5月28日,管道设计院中标了外输管道工程的初步设计。项目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经济较发达,人口稠密,湿地保护区、种植业、养殖业广泛分布,路由选择及协调难度相当大。尤其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独流减河段路由,因涉及天津市生态红线、野生动物保护、防洪行洪、湿地保护等,成为最大的难题工程。
负责项目设计的王嘉鹏介绍说:“独流减河段路由若无法获得批复,就只能向南绕至黄骅市,不仅会导致线路多绕行40公里,大幅增加投资,更关键的是南绕方案穿越了海洋生态红线、炸药库爆炸影响区域和已建光伏电厂,存在更大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个难题,设计人员与业主拟定了多管齐下的策略。设计人员从设计方面坐实工作,他们沿线细致踏勘,确定了推荐此路由的唯一性。业主组织规划、线路、水利等行业专家召开论证会,从技术、经济比选方面论证独流减河路由的合理性和最优性。
同时,设计人员协助业主完成了独流减河段生态影响评价、野生动物影响评价及专项防洪评价等支持性文件,进一步巩固了路由的合法合规性。他们从规划角度,对南绕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指出方案由于施工用地极度受限,没有进一步敷设的空间,而且会对海洋生态等造成环境破坏。
在掌握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后,业主单位加大了项目推进力度,地方政府也从讲政治、讲大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加大力度配合项目建设。去年6月底,天津市发改委组织了专家论证会。会上,管道设计院提交的方案比选非常细致、理论依据充分,与会专家一致通过了独流减河路由方案。
王嘉鹏说:“只用短短半年时间,项目就通过了专家审查,极为不易。业主的项目团队支持力度大,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和广阔的胸怀,对我们提出的优化方案善于采纳并提出意见,对出现的小问题也能够理解和宽容。这是双方坦诚相待、互帮互助、精诚合作、携手共进的结果。”
项目协调难度大,设计难度同样不小。管道按照如今最高的智能管道标准进行设计,而且京津冀地区地下管网错综复杂,这条管道多处与已建在役管道走向一致。为此,设计人员经常加班加点,研讨设计方案。在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的前提下,他们充分利用在役管道的成果资料和现有设施,通过精细化设计,采用了与多条在役管道并行敷设的设计方案。这样既方便管理,又可降低前期投入和施工难度,节省投资。
与此同时,设计人员把环境保护放在最高位置。针对不同区段的环境特点,设计人员制定了相应的选线原则,尽可能避开沿线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林区,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良田、多年种植经济作物区,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尽量利用已有道路,少建施工便道,对于天津滨海的湿地保护区,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定向钻穿越方案,最大限度减轻环境影响。
“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缓解京津冀地区冬季供气紧张的状况,同时对于优化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改善沿线大气污染等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参与其中,感到非常荣幸。”王嘉鹏说。
初步设计的顺利完成是一个结束,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专业的技术、真诚的服务,使管道设计院的项目团队赢得了业主的充分信任。4月初,业主将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交给了管道设计院。如今,设计人员正全力以赴,为京津冀的蓝天绿草,兢兢业业地做着详细的施工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