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各级、各类“十四五”规划正在编制中,天然气管网未来5年的发展是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调研所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了梳理,对天然气管网未来5年的发展作简要分析。
“十四五”期间,中国能源转型、供给侧改革将持续推进,以天然气为主体的清洁能源需求旺盛。预计202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4200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为5.8%。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公司)将大力建设国家基干管网、支干管网,同时区域、省级管网将逐步完善。2030年中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利用逐步覆盖。
中国天然气管网发展现状
截至2019年年底,天然气国家基干管网总里程近8.1万公里,年输气能力超过3500亿立方米,实现了“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外供”的供气格局。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通气,中国四大进口天然气通道(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全部贯通,一个“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资源多元、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的天然气管网输送体系初具规模。同时,中国区域性天然气管网发展迅速并逐步完善。
“十四五”国家基干管网建设
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将是加快“十四五”期间长输管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发改基础〔2017〕965号)是管网建设的基本方向。依据现有信息,考虑到“十四五”期间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尤其是目前基干管网基本成型的现实情况,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家基干管网的规模不会太大。青宁管道、新粤浙管道(或者西四线)、川气东送增输管道、北京LNG接收站外输管道、中俄东线(中段、南段)是重点,中俄远东管道、中俄中线管道如果谈判顺利,预计“十四五”期间开建。
“十四五”区域、省级管网建设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更加重视天然气区域管网的互联互通。
(1)国家出台了多个文件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包括《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些文件要求加强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并将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基本要求。
(2)近几年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更注重区域天然气发展,如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的《环渤海地区液化天然气码头重点布局方案(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的《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3)2018-2019年,发改委专门下达了区域管网互联互通任务。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区域管网互联互通工作预计将由国家管网公司牵头研究并分步实施。在保供压力下,国家管网公司推进管网互联互通,早日实现“全国一张网”的动力不会减弱。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按照省级规划将持续推动天然气管网“县县通”、“镇镇通”。
结论
中国推动能源转型、油气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方向不动摇,由此推动“十四五”天然气管网建设,国家基干管网建设更重视中部区域,区域管道更重视互联互通,省级管网向尚未通达管道气的县级市推进。预计到“十四五”末期,除西藏自治区外,中国所有地级市将通达管道天然气,仅有极少数县级市还可能使用CNG、LNG罐车。
(1)重视中部区域管道建设反映了未来中国天然气资源供应重大变化,也预示着国家管网公司优化资源流向,降低输送成本的目标。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沿海LNG接收站已投运22座,年接卸能力近1亿吨,还有20多座在建和拟建项目。考虑到未来全球LNG资源过剩,沿海进口LNG逐步扩大的现实,没有必要将西部天然气资源长距离运达东部。西北、西南是天然气主产地,资源供应充足,价格相对低廉,应就近供应。因此,未来将进口天然气直接送达经济发达的中部是最佳资源配置。这就要求加快谈判中俄远东、中俄中线,尽快启动川气东送增输管道。
(2)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是保障供应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相关规划指导下,“十四五”区域管网互联互通已经展现其重要方向。长三角将启动浙沪天然气联络线二期,以及与苏、皖、闽连接项目前期工作;环渤海地区正在建设的跨省长输管道将进一步增强该区域互联互通能力;南部沿海的西三线闵粤支干线、新粤浙天然气管道和北海LNG粤西支线将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的资源与市场紧密相连,即有利于区域互保,也为“南气北送”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中部区域将主要依托新粤浙管道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到“十四五”末,中部4省在河南、湖北大型地下储气库支撑下,安全供应互保将初步成型。
初步统计,除西藏外,中国尚未通达管道气的县城多达400个以上。根据各省“十三五”规划和近两年调整的规划,“十四五”期间,相关省市县级支线管道建设将掀起新一轮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