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2月21日,欧洲天然气价格突破每千立方米2000美元大关,后虽略有回落,但相比今年年初水平依旧上涨了5倍多。
凛冬已至,天然气价格高企让欧洲许多地区“雪上加霜”,不仅使得供暖吃紧,更导致工业活动萎缩、通胀压力凸显,引发外界对欧洲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
欧洲此次能源危机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是外部因素:从天然气供应结构上看,俄罗斯天然气目前占欧盟成员国进口天然气的约35%。
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指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俄国内储存充足的情况下增加在欧洲设施的存储量,欧洲天然气价格随之下降了15%。
12月初,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表示“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现在不可能获批,欧洲天然气价格应声上涨。“北溪-2”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可绕过乌克兰把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但是运营的前提是要获得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的批准。“北溪-2”项目目前已经成为美欧俄三方博弈的工具。美国声称该项目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运营,屡屡对“北溪-2”相关方施加制裁。在美国的压力下,德国已经暂停“北溪-2”天然气运营商的资格认证程序。普京日前表示,俄罗斯本可以通过“北溪-2”项目等渠道向欧洲市场供应更多天然气,从而降低价格,但欧洲国家却拒绝这样做。
今年夏天,许多欧洲国家出于天然气价格与预期不符的考虑,没有及时增加储备。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欧洲天然气库存处于10年来最低水平,远低于近5年的平均水平。
此外,欧盟试图让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可再生能源系统不稳定因素较多,例如今冬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法国的核能、德国的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应减少,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推高了能源价格。
储备不足加上严寒天气来袭,让欧洲多地天然气短缺情况持续恶化。更严重的是,这种局面可能导致“恶性循环”。由于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欧洲将以低库存告别冬季,明年春夏需求将因此维持较高水平。荷兰国际集团预计,2022年欧洲天然气难以出现明显的季节性价格回落。
天然气价格高企对欧洲企业生产和民众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电价均处于历史高位,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一些能源密集型企业因采购成本上升宣告破产。居民的采暖费和电费也增加了不少。
实际上,能源供应不稳定近年来已成为欧洲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此,欧洲一方面努力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如修建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到德国的“北溪-2”项目,从美国和卡塔尔等方面进口液化天然气等;另一方面也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增加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而由于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能源结构迥异,欧盟推动能源转型的措施使一些严重依赖传统能源的成员国面临较大压力。在近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部分成员国就指责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直接推高了能源价格。
分析人士指出,从长远来看,欧洲实现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当前的能源危机,一定程度上是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过渡的“阵痛”。在这一过渡期,欧洲尚需从拓展能源来源等方面着手增加能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