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原应急管理部综合协调司副司长赵瑞华出席2023年中国燃气发展论坛并发表题为“我国燃气安全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全国燃气使用规模不断增长,高速发展必然给安全生产带来影响。燃气行业协会是政府监管部门与燃气经营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各燃气企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开展燃气安全的整治,加强燃气管道安全的管理,树立起安全可靠的城市能源形象。
我国燃气安全形势严峻
赵瑞华认为,伴随着经济发展与国内燃气使用规模的增长,我国面临严峻的燃气安全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燃气安全问题,2021年底,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2022年7月, 国务院安委办部署开展燃气安全“百日行动”。一年以来,各地区整治燃气安全隐患超过300多万处,有效地遏制了燃气事故的发生。
燃气安全八大主要问题
赵瑞华表示,尽管国家在燃气安全方面已经开展多项行动,但在国内燃气使用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事故风险尚存,燃气安全问题仍然值得更多关注。
一是燃气使用环节不规范行为多,事故风险最为突出。燃气用具市场混乱,部分小餐饮企业以及居民用户软管、灶具、气瓶等不合格产品多。一些餐饮店主燃气安全知识有限,安全意识普遍不强。自闭阀、燃气泄漏报警器、智能燃气表等安装少。部分燃气经营企业在宣传安全用气、入户安检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不足。
二是燃气管道历史“欠账”多,管道占压问题突出。使用超过20年以上燃气老旧管道问题突出。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建筑物占压管线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这些历史“欠账”问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推进管道更新、路面破拆、拆违安置等工作,短时期内解决难度大。
三是城市施工作业多,管道受破坏风险逐年加大。施工项目破坏管道已经成为室外燃气泄漏的主要原因。部分城市地下燃气管道信息化水平低,地下设施底数不清,对管道数量规模、位置信息、安全状况掌握不足。燃气管道保护机制不健全,施工、管道权属等单位未按规定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管道监护工作。部分城市的管道数据信息不共享,缺乏管道周边区域施工协调保护机制。
四是燃气储存运输量大,重大事故风险升高。天然气长输管道公里数长,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管道腐蚀泄漏或因地质沉降导致管道变形泄漏易造成火灾爆炸危险。同时,道路运输车辆数量大,车辆超速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燃气泄漏造成火灾爆炸风险。
五是液化石油气管理混乱,存在源头安全风险。目前液化石油气用户主要集中城郊结合部、小型餐饮等,在液化气站到燃气用户的环节中,私设储存站点、违法充装、违法运输气瓶、使用“黑气瓶”等违法违规现象普遍。这在2017年杭州市西湖区“7·21”餐饮企业燃气爆燃事故和2019年无锡市小吃店“10·13”爆炸较大事故中都有所体现。
六是部分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管理缺失。部分燃气经营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决策部署和日常管理均以经济效益为先,忽视了安全管理。
七是燃气检维修、改造环节问题多,同类事故反复发生。这些事故反复发生,说明部分企业以“看客”心态看待其他地区、其他企业发生的典型性事故,不重视事故所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不对照查改本企业存在的类似问题隐患,导致同类事故反复发生。
八是行业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效能不足。与燃气行业规模和监管事项相比,现有燃气监管力量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大部分省、市燃气管理部门没有专门处室,主要由城建处或市政公用处负责,人员配备少,且专业人员不足。
多措并举保障燃气安全
赵瑞华表示,应对我国燃气行业的安全问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燃气企业等多方协同发力。
一是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到燃气行业是重要民生行业,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企业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立足“两个根本”,深刻吸取近年来国内典型燃气事故惨痛教训,对照认真查找问题根源,反思企业管理上的不足和差距。层层压实企业全员安全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对事故责任的调查追究。坚持标本兼治,认真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化解燃气安全重大风险。
二是持续开展燃气安全整治。要着力全面排查、不留死角,清单式、动态化管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于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隐患,要立即整改到位;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限期整改;对于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要跟踪督导、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要聚焦关键环节、重点场所,开展精准化治理。要统筹推进,重拳出击、彻底治理,力求“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是强化市场准入和行业整合。部分地区误将涉及国计民生、公共安全的燃气行业作为完全市场化行业,造成区域内小型燃气公司数量众多,经营区域犬牙交错、错综复杂,市场秩序混乱。目前,各地区正大力推动区域内燃气企业整合提升。在整合收购过程中,一定要将本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文化等倾注到新收购的企业,加大投入进行安全提升,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真正做到强弱项、补短板、增优势,否则这些新收购企业一旦发生事故,会拖累整个企业的名牌形象。
四是加强燃气管道安全管理。落实住建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本企业燃气管道等设施进行普查,摸清情况,建立数字化风险管控平台。加快燃气设施安全改造,抓紧对老旧管网等燃气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从根本上解决管道老旧锈蚀、违章占压、带病运行、穿越交叉市政管网河道等重大安全隐患。建立健全管道周边区域施工协调保护机制,落实好管道影响区域施工期间专人监护的规定要求,防范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
五是严格瓶装液化石油气管理。落实住建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定期对燃气设施开展巡查、检测、维修和维护,依法依规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充装、运输和入户安全检查等业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制定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小型运输工具的技术标准以及配送服务行为管理规范,明确配送安全要求,依法持证运输,对从事送气服务的人员和三轮车、电动车等配送工具加强管理,确保“最后一公里”运输安全。
六是强化燃气使用环节安全检查。严格执行燃气使用环节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上门检查用户安全用气情况,推动餐饮从业人员养成“用后关阀门”的良好用气习惯;发现安全隐患和不当使用行为的,立即督促纠正和处置。对拒不纠正的,要依法报告有关部门。加强燃气安全宣传引导,开展“五进”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宣讲安全防范基本技能,宣传使用不合格的减压阀、软管和燃气燃烧器具等的危害,引导广大群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七是大力推广使用本质安全产品。推动安装应用自闭阀、燃气泄漏报警器、智能燃气表等本质安全产品,强化餐饮等重点场所燃气安全智能化防控。加快推动气瓶赋码建档和充装自动识别,通过电子标签或二维码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气瓶全过程进行跟踪追溯。实事求是,站在为商户考虑以及保障安全的角度,差异化提出燃气泄漏报警切断装置的解决方案。
八是加大燃气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依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打通燃气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与职业技能评定工作,依托燃气企业等有经验的单位开展培训,注重实操培训,切实提升燃气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效果。注重培养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安全管理人员梯队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燃气典型事故警示教育。
九是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做好应急预案制定、定期演练评估、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配备等工作,与政府部门、相邻企业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等措施,提高应急抢险处置能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控得住。当出现燃气泄漏等险情时,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果断组织封控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