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开始,大港油田储气库群拉开了本轮供气周期的序幕,瞬时气量超1000万立方米/日,截至11月27日,供气量达2.65亿立方米,预计今冬明春向北京及周边地区供应天然气23亿立方米。
作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保供的重要力量,大港油田储气库群提前准备,全面推进扩容达产;优化运行模式,精细注采运行;员工认真巡检各类生产设备运行状况,为千家万户“派送”温暖。
顶层设计 库群布局更加“立体”
大港油田储气库群距离首都北京仅100多公里,距离天津仅40多公里。如果遇到需要大气量调峰的情况,该库群所采天然气2个小时即可到达北京中心城区,发挥应急供气功能。
今年年初以来,大港油田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出台“三年行动方案”,以“大库大站、大出大入、积小成大、积少成多”为基本原则,确保气量逐年向上,到2030年实现“储气库工作气量翻一番,达到50亿立方米”的总体目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大港力量。
大港油田坚持储气库建设和天然气开发同研究、同部署、同设计,超前开展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张海地区砂岩气藏等后备储气库以及大张坨、板南储气库群“卫星库”评价研究,同时有效推动枯竭式矿藏投入储气库建设,扩大建库类型。在建的板深37储气库,从气藏与油藏双向入手进行“立体”建设,千米桥一号储气库将建设成为深层高温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储气库建库储藏类型。目前,板828、板中北等在役老储气库,全力推动扩容达产,深挖潜力,共部署8口新井,工作气量累计可提升1.4亿立方米。此外,为充分利用海上丰富的油气资源,大港油田将储气库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海上,积累更多的建库经验。
精细注采 生产高效运行
作为京津冀冬季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气源之一,近年来,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实施气藏、井筒、地面一体化管控,建立了数值模拟指导下的“高注低排、差异化注气,驱水扩容、智能化调控”的水侵储气库运行优化模式,精细注采运行管理,上级调度指令完成率保持在100%。
为确保今冬采气工作顺利推进,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充分落实冬季保供责任,提前部署采气准备工作,全方位保障采气动力充沛、通道畅通。持续完善储气库生产组织形式,细化注采井的采气安排和气量调节,利用数值模拟实时跟踪分析和预警。领导干部“驻站跟班”,统筹推进采气准备等各项工作,同时值班人员采取四班倒的形式,确保采气生产24小时不间断。在采气期,巡检频率从每天4次加密到6次。员工严密监控运行参数,优化采气方案,为冬供期间储气库采气生产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到今年年底,库群工作气量将增加至22亿立方米,有望在今冬明春突破高峰采气纪录,为北京及周边区域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能源。
技术创新 提高采气能力
截至目前,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累计注采气量稳居全国首位。现在,大港油田库群储气库数量升至11个,区域调峰、应急供气、战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为进一步提高储气库群的采气能力,大港油田依靠科技创新,形成特色技术,保障储气库群高效、安全生产。
受建库地质条件及注采交变应力的影响,为实时监测气藏完整性,技术人员整合储气库井、地震、模型等数据,研发出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微地震监测技术。微小地震发生时,这项技术可以三维立体的方式直观监测储气库注采气生产情况,随时优化注采参数,避免因超压导致天然气泄漏的情况发生,助力储气库长期安全平稳运行。
技术人员在综合分析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和井间连通性的基础上,在驴驹河储气库首创开展注气期协同采油先导试验获成功,破解了“储气库注气期不能采气、采气期不能注气”的瓶颈,在不影响储气库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日增轻质油120立方米。储气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技术突破,不仅开辟了老油田增油提效和储气库规模建库新方向,而且为加快推进储气库建设和提高油气采收率协同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