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燃气聚焦 » 正文

把能源贸易合作打造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品牌

日期:2023-12-01    来源:中国石化报  作者:袁学玲 侯晖 王华 柯晓明

国际燃气网

2023
12/01
09:1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能源贸易 一带一路 能源供应

11月24日,我国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在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和行动。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随着全产业链高质量“走出去”、合资合作高水平“引进来”,能源领域也将迎来更多合作机遇,为推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即日起,本刊推出《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共谋高水平能源合作》系列专题报道,解读实践模式,分析前沿动态,展望能源合作发展新篇章。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亦是能源进口大国。油气资源长期稳定供应对国家安全及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022年,我国原油和天然气消费分别为7.16亿吨和3663亿立方米;二者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1%和40%。如此庞大的进口量,能够得到稳定供应,与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密不可分。能源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历经十载,已结出累累硕果。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我国贡献了78%的原油进口量和74%的天然气进口量,这是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最有力的诠释。

目前,世界已有超过3/4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了中国-阿盟、中国-东盟等5个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建设了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及中俄原油管道等多个能源运输通道。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和最大海外投资者,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绿色能源项目合作,目前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能和60%的风电产能都来自中国。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话语权越来越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大国博弈加速升级,全球化遭遇逆风,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多种不确定因素叠加给能源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以欧洲为例,其传统能源在市场中快速退出,但清洁能源因“波动性”等问题无法顺利完成接力,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这一矛盾被激化,众多行业、企业陷入危机。

这带来两点启示:首先,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对于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维护能源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其次,在能源转型策略上要稳中求进。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过渡期,步子不能迈得太快。预计2027年我国原油迎来消费峰值,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其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在新能源能够实现可靠替代之前,传统能源要逐步退出,为能源转型争取足够的接力时间。

未来要在巩固现有“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同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

首先,深化油气能源合作,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第一,加强能源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中哈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工程建设,扩大油气贸易规模;第二,我国油气储量丰富,但探明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应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加强技术开发合作,提高我国自身能源供应能力,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

其次,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合作,助力世界能源转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再生资源丰富,投资潜力巨大。尽管中国在这些国家的绿色能源投资已超过传统能源,但仍处于合作初级阶段。我们要把握新能源革命契机,努力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清洁能源合作,在抢占市场先机的同时,助力当地能源快速转型。第一,根据沿线国家发展需求及两国关系,进行优先投资。对于中亚、东南亚、中东欧等地区优先布局,并逐步做好市场培育;第二,聚焦碳中和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增加留学和培训机会,提升科技攻关能力,协同培养碳中和创新人才。

再次,利用数字经济赋能,开启能源贸易向能源服务转变合作新模式。传统能源贸易公司需要改变发展理念,由贸易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优质能源服务,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居世界前列,可以利用数字经济为新合作模式赋能,推进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为综合能源服务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此外,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为能源合作注入新活力。在能源合作方面,“走出去”一直以中国能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能源国有企业为主。事实上,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运营更加灵活高效,历史包袱小,鉴于近年来民企飞速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建议鼓励其进一步“走出去”,发挥自身优势,与国企共建能源合作新格局。

最后,聚焦惠民生项目,提升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以医疗、教育、农业等为载体,在当地投资一些“小而美”的惠民生项目,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提升东道国民众的获得感和对我国的认同感,为积累有效合作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是多方共赢。对中国而言,在降低能源供应风险的同时,凭借新能源革命契机,将我国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逐渐转变为主动输出,提高在全球能源领域中的话语权。对于共建国家,中国为其提供稳定的能源输出市场,能源转型技术和设备支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未来要继续坚持互利共赢,与“一带一路”国家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促使能源贸易合作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品牌。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