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检修人员结合现场实际工况,自主设计制作的“卸料臂ERC脱离后复位专用工装”投入使用。该装置可使对应检修过程作业人员需求减少60%,作业时间缩短近70%,成效显著,这也是盐城“绿能港”践行“三基”工作的又一丰硕成果。
卸料臂是船岸连接的关键节点,在接收站的生产流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附属ERC系统可使卸料臂在紧急情况下关闭双球阀断开液压缸油管,实现船岸分离,保障设备安全。但维修班组在ERC系统触发后的复位环节却遇到了难题,双球阀下球阀需要人工复位,厂家的原配复位扳手较为笨重,需多人操作,在狭小的作业环境中无法高效使用,且作业过程涉及临边、临海、登高,安全风险较高。同时,液压缸油管的恢复连接也因位置高、空间小,难以用力,导致该作业开展极为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盐城“绿能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重点从如何降低作业过程风险、减少人力投入、增加作业效率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多次现场勘查、测绘,不断攻坚克难、集思广益,最终创新研制了一套专用工装。
该专用工装在卸料臂下球阀复位及液压油管恢复作业中成效显著,避免了临边、临海、登高等高风险因素,作业过程更安全;对人员需求减少,作业人数由原来的5人降低为2人,作业成本更低;单台臂作业时间由原来的16分钟降低为4分30秒,作业过程更高效;该专用工装使作业不受狭小空间限制,使用更便捷,无论是对于ESD功能测试还是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置都提供了有效助力,在行业内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盐城“绿能港”一直以来积极践行“三基”专项提升“4331”工作要求,把创新作为强有力的行动抓手,“卸料臂ERC脱离后复位专用工装”只是在检修工作中众多研发与创新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盐城“绿能港”立足岗位需要,创新研制了槽车臂旋转接头检修工装,槽车臂主球阀检修工装等多种实用工装,助力现场工作高质高效落实,这是技改与创新对检修工作的提质增效,也是对“三基”工作的高质量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