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从西南油气田公司获悉,部署在四川盆地卧龙河构造的卧118-H2井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首次在常规气油层应用全管柱固井技术,固井质量合格率达95.1%,较传统工艺节约周期20天,标志着公司在复杂井筒工艺领域迈上新台阶。
针对该井井深超6000米、周期长、成本高、地质条件复杂等行业共性难题,西南油气田公司组建专项攻关组,通过开展多轮次技术论证会,系统分析新工艺技术与传统固井方式在技术原理、施工参数、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并重点评估了新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为后续现场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西南油气田公司创新提出“全管柱一次性固井”技术模式,以“提效率、降成本、保质量”为三大核心目标,成功替代原设计的“139.7毫米尾管悬挂+177.8毫米套管回接”分段固井工艺。在技术实施过程中,系统开展井眼准备评估、地层承压窗口测试、静粘卡实验等关键环节论证,重点优化水泥浆柱结构设计与固井工艺参数,并配套制定候凝憋压精细化管控措施。通过多维度技术整合,形成一套科学规范、高效可靠的全管柱固井技术方案。
为确保全管柱一次性固井技术顺利实施,西南油气田公司系统推进跨部门协同与全流程管控,一方面强化技术专家全程驻井指导,另一方面严控套管下入、注水泥等关键工序节点,实现了技术方案与现场作业精准对接、技术实施与管理创新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