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双碳”战略目标 为保供蓄满“底气”温吉桑储气库群注气任务实现“双过半”
截至7月1日,吐哈油田温吉桑储气库群今年累计注气量3.87亿立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50%,为冬季天然气调峰保供奠定坚实基础。
仲夏的戈壁滩热浪灼人,丘东、南湖储气库建设现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焊花在管线接口处迸溅出金色弧光,机器轰鸣声与安全员的哨声交织成一曲奋进乐章。“刘经理,干线焊接温度监测数据稳定,可继续推进!”现场监督张亭举着测温仪向项目经理刘松杰喊道。安全帽下,员工们的眼神像戈壁的烈日般坚定,每一道焊缝、每一寸管沟都凝结着提速攻坚的决心。
自今年4月份启动丘东、南湖气库地面工程建设以来,储气库公司坚持“谋在早、干在先”,建立“三同步”推进机制——同步优化设计方案、同步调配施工资源、同步验收工序质量。通过“三先三后”工作机制(先勘察后施工、先交底后操作、先质检后隐蔽),着力打造标准化施工样板区。
为加快施工进度,公司引入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预施工,提前模拟管线布局冲突点,将现场返工率降低40%;成立党员先锋队驻点督导,实行“白+黑”两班倒作业,关键工序24小时不间断施工。在质量管控方面,建立“施工班组自检+监理旁站巡检+第三方飞检”的三级质控体系,对每道焊口进行100%超声波探伤,确保管线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8.7%。
丘东、南湖储气库地面工程建设现场。 贾立珊 摄
当前,丘东、南湖储气库地面工程建设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丘东、南湖注采、集注管线管沟完成总工作量的91%;注采干线主线路焊接即将完成,各类管线焊接完成总工作量的75%。丘东注采干线防腐补口完成80%,正在开始管线回填施工。截至目前,站外集输工程建设总体进度完成超60%。
同时,储气库公司建立“地质设计、装备配套、施工组织”三级联动机制,推行“钻井+录测井+泥浆”每日联调会,探索首创的“先注气再钻井”工艺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钻井漏失量,实现质量时效双突破,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低压储层建库钻完井成功经验。截至目前,9口新井顺利完钻,平均钻井周期缩短至58天,固井质量合格率全面达标。
在气藏管理方面,储气库公司遵循“构造—储层—井筒—动态”技术路线,建立“周分析、月总结、季评估”常态化气藏管理机制,稳步提升气库达容达产效率。温西一、温八气库较上一周期注气效率平均提升24%,采气效率平均提升13%,双库联动调峰能力显著增强。
储气库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搭建“储气库智能管控平台”,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注采参数,运用大数据算法优化注气压力、流量配比。这个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三大突破:将设备检修、电气校验等22项任务集成至数字化流程,9天便完成全部检修工作,较原计划提前9天启动注气,3月份增加注气量1771万立方米;建立注气动态预警模型,通过AI分析实时调整注气策略,日注气量稳定在200万立方米;实现自控系统与仪表校验的云端协同,隐患整改效率提升60%,确保“采转注”周期刷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