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气网 » 燃气行业要闻 » 国际燃气要闻 » 正文

“北溪”天然气管道与俄罗斯对欧能源战略的调整

日期:2018-07-18    来源:欧亚经济  作者:王晓光

国际燃气网

2018
07/18
14:3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能源合作 天然气 北溪天然气管道

    (一)“北溪”天然气管道

    “北溪”天然气管道(Nord Stream,也称“北流”天然气管道或北欧天然气管道)起点为俄罗斯地处芬兰湾的城市维堡(Vyborg),终点为德国东北部的波罗的海沿岸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2005年“俄气”占51%股份的项目公司(Nord Stream AG)在瑞士成立,其余股东为德国、荷兰和法国的能源公司。“北溪”天然气管道一期2012年建成,全长为1 224公里,每年可为欧洲输送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北溪”天然气管道一期自规划以来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管道两端的俄罗斯和德国大力支持建设,在项目公司中俄罗斯和德国的股份合计超过3/4,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为项目公司董事长。虽然“北溪”天然气管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带来的风险,但是从欧洲其他国家的角度来看,该项目恶化了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同时增强了德国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中的地位和收益,从而仅仅形成一个“俄德双赢”但是分化及弱化欧洲的局面,在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能源关系稳定的前提下,中东欧国家将比以前在面对俄罗斯的能源武器时更加脆弱。
 
    “北溪”项目再起波澜源自2015年“俄气”决定再兴建“北溪-2”以便让整体输送能力达到每年1 100亿立方米。“俄气”的动议得到来自德国、奥地利、荷兰和法国能源公司的融资支持。但是该消息一出,立即在欧盟内部引起轩然大波。虽然计划参与“北溪-2”的欧洲公司所在国家都不同程度支持或者默许该项目,但中东欧国家表示强烈反对,直接上书欧盟委员会指责该项目破坏欧洲能源联盟的建设。作为域外国家,美国也表态反对兴建“北溪-2”项目。这些都给本身就极具争议的能源工程增添了更多政治对抗色彩和不确定性。
 
    (二)后“冷战”时代俄欧能源关系的变化
 
    在普京治下,俄罗斯希望与欧洲建立深度融合的能源关系,并且在这种关系中能够发挥其能源领域“结构性权力”,进而获得更多经济以及战略方面的利益。俄罗斯希望可以借助这样的战略在经济上稳固欧洲这一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场,同时还借助能源武器获得外交上的利益。为达到这一目标,俄罗斯以自身“国家资本主义”的能源体系去融入开放性的欧洲能源市场。俄罗斯国家作为“俄气”商业谈判和收购中的后盾,是利用东欧各国在历史上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控制该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这样俄罗斯可以同时控制天然气的资源和运输环节,以有利的姿态与欧洲能源市场对接。
 
    另外,俄罗斯利用“最终地原则”,禁止欧盟成员国之间转售所购买的俄罗斯天然气,达到分化欧盟成员国以获得一对一谈判的优势。应该说,俄罗斯该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主要是得到了一些外部条件的支持。
 
    在21世纪初期能源和自然资源处于供应相对紧张状态,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样使得资源方在对外合作中更容易取得优势地位和可支配的资金。同时在欧洲方面,环保主义的高涨使得无论是化石能源(从传统的煤炭到新兴的页岩气)或是核能的开发和应用都在政治层面上日益举步维艰,因此,欧洲对外部能源的需求被政治性地放大。有评论认为,俄罗斯暗中支持某些欧洲环保组织为克里姆林宫的政治议程服务。同时,后“冷战”时代初期西欧的政治家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的判断过于理想化,认为俄罗斯的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甚至加入欧盟都是可以预期的。西欧国家(特别是英、法、德三个大国)并未对普京的民族主义政治转向和带着“牙齿”的能源外交做好准备。除德国外,当时法国总统希拉克一直认为,俄罗斯的天然气可以成为欧洲长期的能源来源,英国在北海油田产量下降也向俄罗斯寻求进口能源。此外,欧盟的东扩使得东欧国家在历史上对俄罗斯形成的能源依附关系就成为俄罗斯影响欧洲能源体系政策的天然抓手。在欧盟内部,虽然能源合作一直被视作欧洲一体化的开端,但是建立真正的欧洲范围内能源管制体系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是欧盟建设的重点。
 
    而在最近几年,国际能源市场和地缘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资源层面,美国和欧洲分别引领的“页岩革命”和“可再生能源革命”在碳氢化合物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对资源方形成围剿态势,国际原油价格在中低位运行。这样做使得俄罗斯在对外能源合作中丧失了有利的市场预期和收益。
 
    与此同时,乌克兰危机和中东乱局使得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战略矛盾凸显,西方制裁限制了俄罗斯油气产业对内开发和对外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在欧盟内部,容克2014年接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后,开始推进所谓“能源联盟”的建设,对内强化能源市场管制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外寻求替代碳氢化合物的来源,在制度和市场供求关系上对俄罗斯形成压力。《欧洲能源宪章》升级为《能源宪章条约》。在不断升级的管制要求下,欧盟要求“俄气”接受“拆分”和接受管道“第三方准入”原则。与此相比,俄罗斯方面要求的“最终地原则”与欧盟能源自由流动要求明显冲突,而且由于欧盟气源的多样化和内部管道的联通在实际操作上越来越困难。在乌克兰危机后,欧盟明确要求匈牙利对乌克兰实行反向供气,甚至逼迫俄罗斯以对匈牙利断供天然气为威胁。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原有的欧洲能源战略越来越难以为继。
 
    (三)“北溪”:俄罗斯的欧洲能源战略新模式?
 
    俄罗斯的欧洲能源战略在过去10年开始遇到越来越沉重的阻力,这也是“北溪”项目风波迭起的大背景。从种种迹象看,“北溪”模式很可能成为俄罗斯对欧能源战略的次优选项。这意味着俄罗斯有理由开始逐步放弃其原先在欧洲能源战略追求“结构性权力”的优势,转而采取一种实用性的策略:锁定重要市场,理顺政治经济逻辑,补齐俄罗斯能源产业短板。
 
    首先,“北溪”模式意味着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放弃其长久以来要求的与欧盟之间在能源议题上正面的对抗,转而将精力锁定其在欧盟的主要市场国。管道高额的建设费用和低廉的运输成本,意味着一旦管道建成,将对资源国和消费国形成强大的路径依附,进而锁定供求关系。在当今能源供求关系逆转的背景下,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原有市场份额不被蚕食。同时,在世界天然气市场的格局中,俄罗斯所熟悉的由战略管道、长期协议和“照付不议”组成的旧有的商业模式正在被由液化天然气驱动的天然气现货市场所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旧有的控制东欧国家运输管道进而获得对欧洲能源市场影响力的策略就显得越来越没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耗费精力与欧盟监管当局纠缠于资源和管道的“拆分”、“第三方准入”或“最终地原则”等监管法规,不如迅速锁定重要的消费市场,保证未来几十年的能源出口的基础收益。而且“北溪”模式也完全可以适应未来由液化天然气和接收站所构建的弹性市场模式。
 
    同时,“北溪”模式可以理顺俄罗斯对欧能源政策中的政治经济逻辑错位。“北溪”项目保证德国获得直接稳定能源供应而且省下过境费。在经济背后的政治逻辑是,德国是“冷战”后西方大国中与俄罗斯关系最为紧密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反对对俄罗斯的孤立,而且德国也是最为热心以外交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和缓和对俄关系努力的欧盟大国。同样,法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国也整体上对俄罗斯保持相对友好的立场。相比之下,东欧国家却不得不面临过境费的损失和俄罗斯“断供”大棒的威胁。一个长久以来让俄罗斯不快的事实是:在欧盟内部最为反俄的东欧国家反而通过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境费赚得盆满钵满,而“北溪”模式很可能要削弱甚至终结这种局面。
 
    此外,“北溪”模式下也可以弥补俄罗斯对欧能源合作中资金、技术、法律和政治游说上的劣势。通过与西欧能源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并且让西欧能源公司提供融资方面的支持,“俄气”可以缓解自身的财务压力。在“北溪”项目中,西欧能源公司可以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带到项目的运营之中。而资金和技术都恰恰是俄罗斯能源行业目前最为需要的。另外,通过与欧洲私营能源公司合作,“俄气”也可以更好地规避欧盟方面的反对意见。通过与欧盟大国,如德国和法国的合作,俄罗斯和“俄气”会在欧洲能源格局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政治影响力。
 
    因此,“北溪”模式很可能成为俄罗斯更为青睐的对欧能源合作模式,即放弃与欧盟的在管制问题上的双边整体性对抗,转而注重与欧洲主要能源消费市场国家的深度合作,为俄罗斯国家和其能源行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作者简介】王晓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政治学博士。
 
返回 国际燃气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